[发明专利]一种柴油货车使用油耗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1334.0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9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明;于根稳;杨中明;鲁高健;毛勇;林文干;陈超;成少波;王运龙;徐远;赵健生;刘蓉;李浩亮;李艳;刘丽;花森彪;刘雪峰;龚玫琳;阳仁松;马红阳;杨剑;李鑫;何伟;杨锐;王劲松;王鹏;李苗;王匡义;宗磊;舒威;张雪琰;于友明;王晓宏;罗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9/00 | 分类号: | G01F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章辉 |
地址: | 441058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 货车 使用 油耗 测试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种柴油货车使用油耗测试装置,包括油箱、油箱支架与油箱箍带,油箱包括油箱本体及其内部设置的油箱内胆,油箱内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第一腔体、第三腔体的纵截面均呈矩形,且第一腔体的纵截面的长度等于第三腔体的纵截面的长度,第二腔体的纵截面呈八边形,第二腔体的纵截面的最小长度大于第一腔体、第三腔体的纵截面的长度,油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油箱水平块、与第一腔体相通的燃油加注口、与第一腔体相通的油箱回油管,油箱本体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三腔体相通的油箱出油管,油箱本体的前面设置有透明可视窗与刻度线。本设计不仅测试准确度高,而且测试方法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使用油耗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货车使用油耗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主要适用于提高测试准确度、降低测试难度。
背景技术
汽车使用油耗试验是汽车开发过程中油耗测试方法的一种,是试车场地油耗测试方法的补充,也是最贴近用户使用工况的测试方法,是与竞品对标过程中最常用最直接的油耗测试方法。现有测试方法有以下两种:1、通过对车上自身油箱进行加油测试,这样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加油枪大小、加油人的操作水平、地面平整度、油箱排气情况等等;2、通过称重法测试,称重法需对被测容器内部油量进行称重比较,需对进回油管进行拆装,油管内部油量无法计量,被测容器需搬上搬下,电子秤的精度要求较高等。上述两种方法或是测得的数据误差较大,无法真正体现出被测车辆的真实水平;或是操作方法复杂,容易造成失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试准确度低、测试方法复杂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测试准确高、测试方法简单的柴油货车使用油耗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柴油货车使用油耗测试装置,包括油箱、油箱支架与油箱箍带,所述油箱通过油箱箍带固定在油箱支架上,所述油箱包括油箱本体及其内部设置的油箱内胆,所述油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油箱水平块,所述油箱本体的前面设置有透明可视窗,透明可视窗的侧边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油箱内胆为透明结构,油箱内胆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三腔体的纵截面均呈矩形,且第一腔体的纵截面的长度等于第三腔体的纵截面的长度,所述第二腔体的纵截面呈八边形,第二腔体的纵截面的最小长度大于第一腔体、第三腔体的纵截面的长度,所述油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燃油加注口,燃油加注口上设置有油箱盖,燃油加注口与第一腔体相通,所述油箱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油箱出油管,油箱出油管的一端与被测车辆的进油管相通,油箱出油管的另一端与第三腔体相通,所述油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油箱回油管,油箱回油管的一端与被测车辆的回油管相通,油箱回油管的另一端与第一腔体相通。
所述第一腔体的纵截面的高度小于第三腔体的纵截面的高度。
所述油箱内胆包括对称设置的前板与后板,所述前板的顶部通过顶板与后板的顶部相连接,前板的底部通过底板与后板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前板的左右两侧通过侧板与后板的左右两侧相连接,所述侧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一号板、二号板、三号板、四号板与五号板,一号板、三号板、五号板都竖直布置,且一号板与五号板同轴布置,左右两侧的二号板呈八字型布置,左右两侧的四号板呈倒八字型布置,所述一号板与前板、后板构成第一腔体,所述二号板、三号板、四号板与前板、后板构成第二腔体,所述五号板与前板、后板构成第三腔体,所述前板与油箱本体的前内壁相贴合,所述后板与油箱本体的后内壁相贴合,所述顶板与油箱本体的顶内壁相贴合,所述底板与油箱本体的底内壁相贴合,所述三号板与油箱本体的侧内壁相贴合。
所述油箱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油箱本体的宽边设置有倒角;
所述油箱本体的制造材料为铝合金,所述透明可视窗的制造材料为钢化透明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1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