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形成混凝土结构的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1401.9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4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张恒;朱发;褚名艺;未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形成 混凝土结构 辅助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形成混凝土结构的辅助装置,混凝土结构的端部部分相外凸伸呈非直线型,该辅助装置包括:与待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的端部相匹配且呈非直线型的固定件,该固定件与待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的钢筋笼固定连接;间隔安装于固定件的一端且长度可调的若干第一伸缩件;以及间隔安装于固定件的另一端且长度可调的若干第二伸缩件;通过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分别抵住钢筋笼位于顶部和底部的钢筋,进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结构,且混凝土结构的端部呈与固定件相匹配的非直线型。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施工方式中采用止水钢板容易导致建筑渗漏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防渗漏的效果,同时节约工程成本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形成混凝土结构的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建筑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更加普遍,在底板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及设计要求,底板混凝土不能一次成型,二次浇筑产生的水平施工缝容易出现渗漏。
传统的方法是在需要两次浇筑的交界处铺设止水钢板,进而向所述止水钢板上浇筑混凝土,以防止一次浇筑和二次浇筑的间隙处由于混凝土成型的时间和强度差异导致出现渗漏;但此种方式在二次浇筑时需要将一次浇筑的边界处凿毛,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同时埋设在混凝土中的止水钢板容易锈蚀从而失去作用,导致建筑渗漏,检修困难,同时止水钢板固定时采用对拉螺栓,一次浇筑混凝土很容易全覆盖止水钢板,导致止水钢板同时失去作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形成混凝土结构的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施工中采用止水钢板导致渗漏、降低施工效率的技术问题,达到方便施工、防止渗漏的目的,同时本发明的辅助装置能够循环使用,降低了工程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形成混凝土结构的辅助装置,混凝土结构的端部部分相外凸伸呈非直线型,所述辅助装置包括:
与待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的端部相匹配且呈非直线型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待形成的所述混凝土结构的钢筋笼的端部;
间隔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且长度可调的若干第一伸缩件;以及
间隔安装于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且长度可调的若干第二伸缩件;
通过调节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的长度,使得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分别抵顶所述钢筋笼位于顶部和底部的钢筋,进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混凝土结构,且所述混凝土结构的端部呈与所述固定件相匹配的非直线型。
本发明用于形成混凝土结构的辅助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的端部部分向外凸伸且呈Z型;所述固定件包括对应设置于待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的端部的第一遮挡部、对应设置于待形成的混凝土结构的凸伸部分的第二遮挡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遮挡部和所述第二遮挡部的第三遮挡部,所述第一伸缩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遮挡部,所述第二伸缩件安装于所述第二遮挡部,通过调节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一伸缩件和所述第二伸缩件分别封堵所述钢筋笼位于顶部的钢筋和所述第一遮挡部以及所述钢筋笼位于底部的钢筋和所述第二遮挡部之间的间隙。
本发明用于形成混凝土结构的辅助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遮挡部内部中空形成有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遮挡部远离所述第二遮挡部的端部间隔开设有若干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连通,所述第一伸缩件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且部分从所述第一通孔向外凸伸。
本发明用于形成混凝土结构的辅助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包括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且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若干第一弹簧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且部分自所述第一通孔向外凸伸的第一立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14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