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埋隧道施工的排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1629.8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4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蒋大文;姚斌;丁继刚;张国兴;刘永军;安小军;朱一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佘文英 |
地址: | 7271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隧道施工的排烟方法,在隧道埋深较浅的隧道顶部每间隔一段距离打设与地面相连通的竖井排烟道,竖井排烟道与地面采用钢管连通,钢管高出地面,钢管顶部设置挡雨装置。本发明根据隧道的浅埋地形特点,在隧道顶部采用打设竖井,竖井排烟道利用空气流通的烟囱效应进行自然通风排烟的方法,将浑浊空气通过竖井排烟道排向地面,从而提升掌子面空气质量,加快施工过程的通风排烟,从而提升隧道施工过程的排烟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隧道施工通风排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山岭山丘区域隧道也被广泛采用,长大隧道也不断增多。隧道是用以保持地下空间作为交通孔道的工程建筑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一般采取洞口管道通风进入掌子面,然后掌子面通过隧道空间从洞口排出。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像一个相对密闭的容器,由于开挖爆破、设备排放、喷锚支护等原因产生大量的烟尘无法自然排放,进而导致设备故障率高、施工人员职业病高发和能见度极差等种种问题,因此必须及时对隧道施工作业面进行通风排烟,以改善隧道工作环境,降低安全风险。
隧道施工通风一般采取射流风机对隧道用软布管道进行送风,射流风机送风通过软布管道到达掌子面后,通过空气挤压将隧道内空气从隧道洞口排出。但是这种机械送风的方式会随着掌子面的掘进深度增加效果越来越差,提高风机功率会造成较大的能耗,并且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根据隧道的浅埋地形特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浅埋隧道施工的排烟方法,竖井管道利用烟囱原理,将浑浊空气通过竖井管道排向地面,从而提升掌子面空气质量,加快施工过程的通风排烟,从而能提升隧道施工过程的排烟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浅埋隧道施工的排烟方法,其特征是,在隧道埋深较浅的隧道顶部每间隔一段距离打设与地面相连通的竖井排烟道,竖井排烟道与地面采用钢管连通,钢管高出地面,钢管顶部设置挡雨装置;在隧道内,钢管长度必须预留能够深入二次衬砌的长度,在二次衬砌施工完后仍能够达到通风的效果。
其中,竖井排烟道与地面接触位置需夯实,防止积水渗入隧道。
其中,竖井排烟道与地面接触位置土方要高出地表。
其中,竖井排烟道与地面接触四周需设置排水沟,防止长期积水。
其中,竖井排烟道露出地面部分,四周设置防护围栏。
本发明在隧道埋深较浅的隧道顶部每间隔一段距离打设竖向相连通的通风井,在施工过程中让隧道内的废气与烟尘通过竖井排出,烟气在竖井中利用空气流通效应进行自然通风排烟。自然通风方式在排烟过程中无需消耗电能,因此极大地节省了隧道通风成本,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效果在于:相比较现有隧道射流风机通风排烟方式,利用隧道浅埋的特点,便于竖井施工,且施工简单,效果显著,经济实用。利用空气效应,竖井管道自然吸气,从而极大的提高隧道的通风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隧道埋深较浅的隧道顶部每间隔一段距离打设与地面相连通的竖井排烟道2,竖井排烟道2与地面采用钢管1连通,钢管1高出地面2m,钢管1顶部设置挡雨装置4;
其中,竖井排烟道2与地面接触位置需夯实,防止积水渗入隧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未经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16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