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2929.8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1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泰;木瀬强志;松野浩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F.C.C.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B23P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钧律师事务所 16037 | 代理人: | 许怀远;吕东 |
地址: | 日本静冈县滨松市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零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其能一边抑制具有孔部的第一元件与具有轴部的第二元件接合时毛边的产生,一边将两者坚固地接合。本发明的结合零件100的制造方法,是在平板环状的第一元件110的孔部111形成有孔侧弱压入部112。又,圆筒状的第二元件120的轴部121分别形成有轴侧弱压入部122与轴侧强压入部124。孔侧弱压入部112与轴侧弱压入部122是由形成为比第一强压入裕度Ls1薄的第一弱压入裕度Lw1形成。轴侧强压入部124由第一强压入裕度Ls1形成,第一强压入裕度Ls1是孔部111与轴部121作电阻焊时电阻焊最低限度所需的压入裕度。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10月20日、申请号为201680089766.9、发明名称为“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其将第二元件具有的轴部嵌合至第一元件具有的孔部,使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结合。
背景技术
以往即存在有将第二元件具有的轴部嵌合至第一元件具有的孔部而使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结合的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是揭露一种压入接合构造,其在第一元件具有的孔部与第二元件具有的轴部相互地嵌合的接合界面的端部附近,形成有收容压入加工时产生的毛边的毛边收容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4064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压入接合构造中,为了在第一元件具有的孔部与第二元件具有的轴部相互地嵌合的接合界面来连续地形成毛边收容部,于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的接合力变弱的同时,在进入毛边收容部内的毛边量少的情况下,会在毛边收容部内产生缝隙,而具有接合力更为低落的问题。
本发明是用以对应解决上述问题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其能一边抑制具有孔部的第一元件与具有轴部的第二元件接合时毛边的产生,一边将两者坚固地接合。
发明内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为一种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是将第二元件具有的轴部嵌合至第一元件具有的孔部,使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结合,其特征在于,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分别具有弱压入部,该弱压入部是在孔部与轴部最初相互地嵌合的各前端部分具有第一弱压入裕度,第一元件或第二元件还具有强压入部,该强压入部是在弱压入部的内侧比该弱压入部突出并具有比第一弱压入裕度厚的第一强压入裕度,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一弱压入工序,将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中各弱压入部彼此相互地压入;以及第一强压入工序,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产生通电所致的电阻热的状态下,将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中各弱压入部的其中的一个与强压入部相互地压入。
又,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为一种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是将第二元件具有的轴部嵌合至第一元件具有的孔部,使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结合,其特征在于,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是:在孔部与轴部最初相互地嵌合邻贴侧的各前端部分,各该前端部分彼此不相互地接触,且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分别具有弱压入部,该弱压入部是相对于在各该前端部分的内侧分别突出形成的强压入部具有第二弱压入裕度,同时各强压入部以比第二弱压入裕度厚的第二强压入裕度来构成。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具有:第二弱压入工序,将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中各弱压入部与各强压入部相互地压入;以及第二强压入工序,在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产生通电所致的电阻热的状态下,将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中各强压入部彼此相互地压入。
根据如上述内容构成的本发明的各特征,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是:分别经由第一弱压入裕度与第二弱压入裕度的各压入,并通过第一强压入裕度与第二强压入裕度的各压入来将第一元件的孔部与第二元件的轴部接合。在此情况下,第一弱压入裕度与第二弱压入裕度分别相对于第一强压入裕度与第二强压入裕度,在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的两元件间形成薄的重迭厚度(即压入裕度)。由此,根据本发明的结合零件的制造方法,能一边抑制具有孔部的第一元件与具有轴部的第二元件在接合时毛边的产生,一边将两者无缝隙地密接并坚固地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F.C.C.,未经株式会社F.C.C.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29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迷宫式密封结构
- 下一篇:勺状可拆卸式刮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