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铜尾矿改性的人造土壤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3197.4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成词峰;刘文连;郑庭;丁飞;赵海燕;孙熙宁;眭素刚;谭坤;曾家鹏;段彧凡;董伟;王亚磊;许汉华;康杰;肖经光;董柱;速田勇;槐以高;杨正东;槐翔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18/12;A01G24/10;A01G24/15;A01G24/20;A01G24/25;A01G24/42;C09K17/4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达联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1 | 代理人: | 郭普堂 |
地址: | 65005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尾矿 改性 人造 土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铜尾矿改性的人造土壤,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比组成分:铜尾矿100份、甘蔗渣纤维10~20份、低碱水泥4~8份、团粒促进剂0.2~0.4份、抗旱保水剂0.06~0.10份、酸度调节剂0.4~0.8份、微生物菌肥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尾矿改性的人造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尾矿为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不大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尾矿改性的人造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蔗渣纤维为榨糖残留的农业废弃物,甘蔗渣长度约2~15mm,宽度约1~4mm,主要成分为木质素20~30%、纤维素30~50%、半纤维素25~30%、蛋白质约2.5%、灰分约2.5%、果胶质约1.5%、脂肪及糖分约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尾矿改性的人造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碱水泥为硫铝酸盐水泥L·SAC,强度等级42.5,pH值≤10.5,比表面积≥400m2/Kg,28d自由膨胀率≤0.15%,水泥熟料中Al2O3的含量不小于30%,SiO2的含量不大于10.5%,CaO约为水泥质量的15%~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尾矿改性的人造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团粒促进剂为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分子式为(C3H5NO)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尾矿改性的人造土壤,其特征在于:抗旱保水剂为高分子吸水性树脂,主要化学成分是低交联型聚丙烯酸钠88%、水8%~10%、交联剂0.5%~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尾矿改性的人造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酸度调节剂为磷酸脲与硫酸钾按质量1:1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铜尾矿改性的人造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肥为牛粪、羊粪、鸡粪按质量1:1:1的发酵腐熟后的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基于铜尾矿改性的人造土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铜尾矿的筛选:利用尾矿输送管道上的旋流器,对铜尾矿浆固体颗粒进行分级,分离出的细颗粒制成粒径大于0.075mm的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不大于10的铜矿尾粉土备用;
步骤2,微生物菌肥的制作:将风干的牛粪、羊粪、鸡粪按质量1:1:1混合后粉碎,加入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菌种,发酵腐熟,形成微生物菌肥待用;
步骤3,甘蔗渣纤维的制作:将榨糖残留的甘蔗渣,粉碎成长约2~15mm,宽约1~4mm的具有类似海绵性状的纤维料待用;
步骤4,铜尾矿的改性:将准备好的上述原材料,在常温下按质量比称取,加入搅拌机中搅拌3~5min,使各种材料混合均匀,分袋包装,制成粉粒状的人造土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铜尾矿改性的人造土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发酵腐熟条件为:在40~50℃下发酵10~15天;微生物菌肥的有机质含量≥60%、有效活菌数≥0.2亿个/克、pH值为5.5~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319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