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蔬菜水果自动称重分类结算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4787.9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3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何波;梁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G1/00 | 分类号: | G07G1/00;G07G1/01;G07G1/12;G06K7/10;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蔬菜水果 自动 称重 分类 结算 装置 方法 | ||
一种蔬菜水果自动称重分类结算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部安装有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中有训练好的改进的注意力机制引导下的循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所述机体上安装有摄像头,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用于采集待检测的图像信息;所述机体上安装有托盘,托盘下方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微处理器输入端相连,实现重量信息的传输;所述机体上安装有显示屏,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相连。本发明能够自动的、准确地及高效的实现蔬菜水果的自动识别;并可以自动将其进行称重的同时计算出总金额,免除人们手动进行称重、挑选单价然后生成总金额条形码这一复杂流程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果自动称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蔬菜水果自动称重分类结算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识别这一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发的广泛和普及,已经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图像识别技术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按照所观测到的图像,对图像中的物体进行分辨,以此来做好相应的具有意义的判断,具体实现则是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人类认知过程进行模拟。
调查现有技术,有关于蔬菜水果的自动称重装置、自动分级打包装置、自动激光扫描条形码结算设备等等。走访我国大型超市及蔬菜水果店调查,我国目前关于蔬菜水果的售卖过程仍然局限于顾客挑选好蔬菜水果,装袋交由售货员进行封口然后手动进行称重,然后从手动选择该蔬菜水果的单价,根据单价和重量生成该蔬菜水果的总金额条形码,贴至塑料袋口,再由顾客去出口结账。纵观整个结算过程,流程较为复杂且耗费人力,需要售货员一直进行手动封口称重结算。部分大型超市有自动结算设备,但仍然局限于提前对封装好的蔬菜水果直接进行激光扫描条形码,同样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对蔬菜水果进行封装称重结算贴条形码,而且蔬菜水果的新鲜程度远不及顾客手动挑选的新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蔬菜水果自动称重分类结算的装置及方法,能够自动、准确及高效地实现蔬菜水果的自动识别;并可以在称重的同时自动计算出总金额,免除手动称重、挑选单价然后生成总金额条形码这一复杂流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蔬菜水果自动称重分类结算的装置,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内部安装有微处理器2,所述微处理器2中有训练好的改进的注意力机制引导下的循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所述机体1上安装有摄像头3,摄像头3用于采集待称重蔬菜水果的图像信息,摄像头3与微处理器2的输入端相连,实现图像信息的传输;所述机体1上安装有托盘5,托盘5下方有压力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6实现对待称重蔬菜水果的重量信息采集;所述压力传感器6与微处理器2输入端相连,实现重量信息的传输;所述机体1上安装有显示屏4,显示屏4与微处理器2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显示该次目标检测及识别过程中称重蔬菜水果的类别、对应的单价信息、重量信息和总金额信息。
所述机体1前方有数字键盘7,用于该装置的开机输入密码或随时更改某一类别蔬菜水果的单价信息;所述机体1右侧安装有封口装置9,并可悬挂塑料袋,方便顾客将识别好的蔬菜水果进行装袋并封口;所述机体1前方还安装有条形码打印机8,用于将本次识别结果生成条形码打印出来,粘贴至包装袋上。
一种蔬菜水果自动称重分类结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tep1:顾客将蔬菜水果按不同类别依次放入托盘5上;
Step2:摄像头3自动进行拍照,完成图像采集;
Step3:图像信息传输给微处理器2,通过训练好的改进后的注意力机制引导下的循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识别蔬菜水果种类,并将识别出的种类信息传输给显示屏4;
Step4:同时托盘5下方的压力传感器6采集物品的重量信息,并传输给微处理器2;
Step5:微处理器2将本次目标检测识别结果传输给显示屏4,并生成对应的条形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47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透水沥青路面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