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心电信号的早搏心拍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4807.2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7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荣;蔡文强;邱励燊;朱文亮;俞杰;张淼;王朵朵;张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318 | 分类号: | A61B5/318;A61B5/366;A61B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柏柏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信号 早搏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电信号的早搏心拍检测系统,所述系统用于实现如下方法,包括:步骤一:将预设采样率的心电信号的输入长度固定为统一长度,并给心电信号增加不同程度的噪声,给心电信号每一组数据准备了其对应的标签,标签有两个通道,每个通道分别划分好对应的室性早搏QRS波段和室上性早搏QRS波段;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心电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并结合对应的标签输入到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所述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为Dice损失函数,所述神经网络采用一维U‑net网络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无需复杂的前期去噪或者域变换、无需人工设计特征;鲁棒性强、能够在高噪信号中准确检测出早搏心拍,即早搏心拍中的QRS波位置;端到端的检测、再通过后处理直接输出早搏类型与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电信号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电信号的早搏心拍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的正负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心电信号图本质上是一种心脏搏动时电位变化的时间-电压曲线图。在一个正常心动周期中,一个典型的ECG波形是由一个P波,一个QRS波群,一个T波,以及在50%~75%的ECG中可能见到的U波组成。P波对应着心房去极化、QRS波群对应心室去极化、T波对应心室复极化的过程。如图1所示(参考国标YY 0782-2010/IEC60601-2-51:2003)。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多是常规12导联(又称标准十二导联)系统,包括双极肢体导联(I、II、III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导联),胸导联(V1、V2、V3、V4、V5、V6导联)。
心律失常是由心脏异常电活动引起的,室性早搏(PVC)和室上性早搏(SPB)是两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如图2。室性早搏心拍在心电图上的主要表现为:QRS波提前出现,其前无P波,形态宽大畸形;室上性早搏心拍在心电图上的主要表现为:P波提早出现,其形态与基本心律的P波不同,有时可无P波,其QRS波大多与窦性心律的相同,有时稍增宽或畸形。这些心拍的出现可能是中风或者心脏猝死的前兆,因此准确且快速地检测出这些心拍可以有效地预防某些疾病的出现。但是室性早搏和室上性早搏往往是阵发性的,只有在长期监测中才能检测得到,要找到这些阵发性的心拍需要耗费医生大量的精力,因此需要一种能准确且快速的自动检测早搏心拍的算法,来减少医生人工的判读工作。
近年来,早搏心拍的检测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有传统的基于规则的方法,有基于模式识别的方法也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等等。
传统的基于规则的方法是比较基础的方法,它通过特征波形检测算法,检测出心电信号的P波、QRS波群等特征波,提取出这些波形的宽度、幅值等信息,符合医学上相对应的节律、形态的心拍就可被检测为早搏心拍。这个方法很好地利用了医学知识,算法的可解释性强,但是在噪声大的心电信号中表现欠佳,并且依赖于前期的特征波形检测算法,虽然时间复杂度低,但是在准确率上与其他方法相比不具备优势。
基于模式识别的方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首先对心电信号做预处理,主要为去噪,接着通过心拍提取算法把心电信号中的每一个心拍提取出来,然后提取出每一个心拍的特征,特征包括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等,最后通过模式识别算法将每一个心拍分为室性早搏心拍、室上性早搏心拍和其他类别心拍。该算法在总体上有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步骤过于繁琐,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而且也依赖于前期的心拍提取算法,鲁棒性低。
基于规则的方法简介如下:
首先对心电信号进行去噪,然后通过特征波形检测算法,检测出心电信号的P波、QRS波群等特征波,得到这些特征波形的宽度、幅值等信息,对于符合医学上相对应的节律、形态的心拍可被检测为早搏心拍。
基于规则的方法缺点如下:
1.对于噪声大的心电信号,得到的特征波形的宽度、幅值等信息受到很大的噪声干扰,很难用于检测早搏心拍。
2.该方法依赖于特征波形检测算法,特征波形检测的不好,后面的检测效果也会变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4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美白除皱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三维存储器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