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酯化废水的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5719.4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9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峰;辛来举;郑雪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漓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1/30;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王洋 |
地址: | 5106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酯化 废水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酯化废水处理工艺,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多维电催化与外循环Fenton氧化罐工艺相辅相成的工艺,该工艺组合使得有机物降解效果翻倍,药剂投加量大幅降低;虽然采用了芬顿工艺,但该工艺没有引入任何硫酸根,不会在厌氧阶段产生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硫化物,可以保证生物系统能发挥出最大的处理效果,操作过程中采用固定床催化氧化滤池,该催化氧化过程不调酸、不调碱、不产泥,催化剂能够促使双氧水充分分解并产生羟基自由基以及形成一系列综合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对有机物的强氧化分解,同时对污水进行过滤,同时可实现降低COD、悬浮物、改善B/C值等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酯化废水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合成树脂涂料是由人工合成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酯化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低的特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涂料的生产量也逐年提高,但是现阶段各种涂料的生产工艺及其特性都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工业废水,随着我国涂料工业的飞速发展,涂料废水的处理日益成为需要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其中各种涂料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涉及树脂合成,并使用有机溶剂和助剂等多种化工原料。
酯化废水是涂料生产废水中污染浓度最高的一种废水,该废水中含有很高浓度的醇类、脂类、酸类和有机溶剂,处理难度很高,所以环保部门一般将酯化废水认定为危险废弃物(高浓度有机废液),需要交给第三方进行焚烧处理。现在由于环保技术发展进步,加上各地危险废弃物处理能力难以满足企业需要,因此环保部门开始允许企业自行对酯化废水进行处理。但由于该废水的浓度比常规污水的浓度高出数百倍,且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常规的污水生物治理工艺不能直接用于处理酯化废水。
目前,处理酯化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吸附、萃取、膜分离等)、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超临界水氧化法、二氧化氯氧化法、超声波降解法、电化学氧化法等)、生物法(常规厌氧、好氧处理、加压生化、高效降解菌筛选分离)等。
中国专利申请202010118450.6中公开了一种酯化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这种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废水调节池、预沉淀池、第一pH调节池、微电解塔、第一芬顿氧化池、第二pH调节池、第一混凝池、第一絮凝池、第一沉淀池、中间水池、预酸化池、内循环厌氧反应塔、好氧池、膜生物反应池、第三pH调节池、第二芬顿氧化池、第四pH调节池、第二混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二沉淀池、清水排放池。采用该发明的处理系统处理酯化废水,具有处理效率高和效果好的优点,出水无二次污染,降解效率高达98%以上,但是处理后的废水CODCr为88.09mg/L依然比较高,不能满足排放需求。
中国专利申请201711233179.5中公开了一种酯化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酯化废水依次经隔油池、集水池处理后加H2O2;S2、经外循环微电解Fenton氧化反应至中和池;S3、经中和池、反应池A处理后到调节池;S4、经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厌氧调节池处理后到UASB反应池;S5、经复合UASB处理后到多级接触氧化池;S6、经多级接触氧化池、沉淀池B处理后到反应池B;S7、经沉淀池C沉淀后到中转池;S8、经中转池泵入中性催化氧化池,再流入清水池回用或经排放口排放,完成酯化废水的处理工艺。该申请在实施过程中对污水预处理工艺不够,没有完全去除污水中的有害成分,加重了后续处理中的压力,并且没有针对反应过程中的沉淀剂进行选择,因此对废水中的COD处理效果不佳。
现有研究发现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并使用合适的沉淀剂能够有效的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色素等沉淀,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预处理步骤,并且对沉淀剂的种类进行了选择,提供的酯化废水的处理工艺具有操作简便,且可连续运行,能耗低等优点,可以在工业生产中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酯化废水的高效处理工艺,该工艺具有成本低、回收价值高、净化效率大的优点,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绿色环保原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漓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漓源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57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