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7037.7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8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赫然;李青;陶业立;孙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旭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00;H05B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邱成杰;李健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供暖领域,公开了一种供暖装置,其中,所述供暖装置包括具有换热通孔(15)的壳体(1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中的多个电热板(20),所述电热板(20)的中心面垂直于所述壳体(10)的底面,并且多个所述电热板(20)沿所述壳体(10)的周向排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周向排列的方式使得电热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平行排列),可以在同样的空间内设置更多数量的电热板,在所需要的电热板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显著地降低电热板所占用的体积,或者在供暖装置体积确定的情况下,增加电热板的数量,提高了发热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与时俱进,寒冷季节的取暖设备也逐渐开始受人关注,人们不仅关注设备的取暖效果,更关注设备的外观美观性及结构适应性。
现有的取暖设备,一部分以碳晶发热板、硅晶板发热板、碳纤维制成的发热线为发热体,外观结构受限于发热体的材质及尺寸,都表现体积过大,安装使用时占据一定的空间;一部分外观仿照传统集中供暖设备,以加热油汀为发热主体,外观体积上没有本质上改变;一部分以发热金属丝为发热主体,由于金属丝的可塑性及稳定性,此类取暖设备外观体积有所改善,然而金属加热丝容易氧化而降低其加热效率。
可见,现有的取暖设备存在以下问题:1、取暖设备的外观体积较大,占据一定的空间,且与房间融合度较低;2、取暖设备长时间通电工作,内部发热元件会产生功率衰减现象,降低发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暖装置,以解决其体积偏大、加热效率不足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暖装置,其中,所述供暖装置包括具有换热通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多个电热板,所述电热板的中心面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底面,并且多个所述电热板沿所述壳体的周向排列。
可选择的,所述中心面与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形成角度。
可选择的,所述中心面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径向方向。
可选择的,所述电热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所述电热板在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方向上的宽度的0.1倍-1倍。
可选择的,所述壳体为柱状,并且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上均形成有所述换热通孔。
可选择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电热板可拆卸地插入所述卡槽中。
可选择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中心进气孔和围绕所述中心进气孔的边沿进气孔,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中心排气孔和围绕所述中心排气孔的边沿排气孔;或者,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分别形成为格栅状。
可选择的,所述电热板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发热层以及设置在发热层上的散热层。
可选择的,所述发热层由水性石墨烯导电油墨制成,所述散热层由碳系材料制成,所述基板由环氧树脂、云母板、PI中的一种制成。
可选择的,所述碳系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炭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周向排列的方式使得电热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平行排列),可以在同样的空间内设置更多数量的电热板,在所需要的电热板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显著地降低电热板所占用的体积,或者在供暖装置体积确定的情况下,增加电热板的数量,提高了发热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供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顶板或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电热板的排列方式;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底板及卡槽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旭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旭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7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客户营销智能化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皮革镀晶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