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薄膜晶体管的DNA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8217.7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4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陈赛赛;毛毓珂;王桂东;蔡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417;H01L21/336;H01L21/34;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吴文滨 |
地址: | 20141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薄膜晶体管 dna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薄膜晶体管的DNA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DNA传感器包括薄膜晶体管及DNA分子探针(6),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衬底(1)、栅电极(2)、绝缘层(3)、源漏电极(4)及半导体层(5),所述的基板衬底(1)、栅电极(2)、绝缘层(3)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的半导体层(5)设置在绝缘层(3)上,所述的源漏电极(4)与半导体层(5)接触,所述的DNA分子探针(6)固定在源漏电极(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薄膜晶体管的DNA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源漏电极(4)及半导体层(5)均设置在绝缘层(3)上,并且所述的半导体层(5)位于源漏电极(4)的沟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薄膜晶体管的DNA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源漏电极(4)设置在半导体层(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薄膜晶体管的DNA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衬底(1)的材质为绝缘材料,或为导电材料表面覆盖一层绝缘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薄膜晶体管的DNA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栅电极(2)的材质包括金、铝、铜、钛、银或重掺杂硅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薄膜晶体管的DNA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3)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薄膜晶体管的DNA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源漏电极(4)的材质包括金、银、铜、铝、镁、铝、钛、铅或铂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薄膜晶体管的DNA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导体层(5)的材质为石墨烯、黑磷、硅烯、金属氧化物、MoS2、WS2、MoSe2、WSe2、MoTe2、WTe2、ZrS2、ZrSe2、NbSe2、NbS2、TaS2、NiSe2、GaSe、GaTe、InSe、ReTe2、TiTe2、NbTe2或SnTe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薄膜晶体管的DNA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NA分子探针(6)为ssDNA分子探针或dsDNA分子探针。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薄膜晶体管的DNA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蒸发或溅射的方法在基板衬底(1)表面制备栅电极(2);
2)采用蒸发的方法在栅电极(2)上制作绝缘层(3);
3)沉积源漏电极(4)及半导体层(5),并通过物理吸附、键合或自组装的方法在源漏电极(4)表面固定DNA分子探针(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82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