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电力行业产品的负压及倍压电源解决方案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8862.9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2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金;丰明刚;朱建航;张胜强;孙俊峰;仝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电力行业 产品 压电 解决方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力行业产品的负压及倍压电源解决方案,包括负压电路、倍压电路,负压电路利用反激变换器次级绕组同名端输出电压跳变,倍压电路利用反激变换器次级绕组异名端输出电压跳变,将电荷泵结合在反激电源次级绕组,使得反激变换器可在同一次级绕组就可同时实现负压及倍压输出,解决常规反激电路采用增加一路变压器绕组耦合的方法来实现负压或倍压输出,带来的变压器绕制复杂和产生的交叉调整率问题。本发明结合反激变换器和电荷泵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单个次级绕组同时输出正常电压并利用电荷泵原理产生负压及倍压的电路,使单路输出的反激电源兼容同时需要负压及倍压的应用场合,拓展了单路输出的反激电源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力行业产品的负压及倍压电源解决方案。
背景技术
反激式开关变换器作为开关电源的一种,具有电路简单,效率高等优点,经常用于功率在100W以下的小功率多输出场合。很多电子系统常常需要同时用到多路电源,包括负压电源及倍压电源,而常规反激电路通常采用增加一路变压器绕组耦合的方法来实现,增加了变压器的复杂性,同时带来交叉调整率的问题。本发明结合反激变换器和电荷泵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单个次级绕组同时输出正常电压并利用电荷泵原理产生负压及倍压的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反激变换器利用单个绕组不仅可以输出正常的工作电压,还可同时输出负压或者倍压,兼容同时需要负压或倍压的应用场合,拓展其应用范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利用反激变换器次级绕组输出电压跳变的特点,与电荷泵电路巧妙结合提供了一种反激变换器次级负压及倍压电路。只利用一个变压器次级绕组就可同时输出正负或倍压两种电平。拓展了单路输出的反激电源的应用范围,且其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很好的解决了单路输出的反激电源兼容负压及倍压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力行业产品的负压及倍压电源解决方案,包括负压电路、倍压电路。
所述负压电路包括反激变压器、储能电容一、储能电容二、储能电容三。负压电路利用反激变换器次级绕组同名端输出电压跳变,当反激变换器次级绕组同名端输出为正压时,给储能电容三充电,实现正常的正压输出,同时给储能电容一充电;当反激变换器次级绕组同名端电压为负时,把储能电容一连接到负压电路上,将储能电容一上存储的电荷传递到储能电容二上,实现负压输出;
所述倍压电路利用反激变换器次级绕组异名端输出电压跳变的特点,当反激变换器次级绕组异名端输出为0时,给储能电容三充电,正常的正压输出,同时给储能电容一充电;当反激变换器次级绕组异名端电压为正时,把储能电容一连接到倍压电路上,将储能电容一上存储的电荷传递到储能电容二上,实现倍压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常规反激电路通常采用增加一路变压器绕组耦合的方法来实现,造成的变压器绕制复杂和带来相应的交叉调整率问题。只利用一个变压器次级绕组就可得到两种极性的电平,使得变压器窗口的绕制压力减小。使用的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电子元器件较少,成本低,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负压电路原理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负压电路的具体应用实例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负压电路工作于第一阶段的电流流通路径;
图4为本发明负压电路工作于第二阶段的电流流通路径;
图5为本发明倍压电路原理框架图;
图6为本发明倍压电路的具体应用实例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倍压电路工作于第一阶段的电流流通路径;
图8为本发明倍压电路工作于第二阶段的电流流通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88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