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螺纹注胶式连接套筒设计方法、螺纹注胶式钢筋连接套筒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09917.8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1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E04C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纹 注胶式 连接 套筒 设计 方法 钢筋 及其 安装 | ||
1.一种半螺纹注胶式连接套筒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原理为:实施方法选择采用钢套筒(1)、两根端部带螺纹的钢筋、粘结胶(4)来实现,两根端部带螺纹的钢筋为第一钢筋(2)、第二钢筋(3);其中钢套筒内表面的一端及所对应的钢筋(1)端部外表面加工为互相弱咬合的螺纹,即钢套筒(1)与第一钢筋(2)旋合后,钢套筒的内螺纹与钢筋的外螺纹相互咬合,同时钢套筒与钢筋之间可沿套筒轴向发生小于螺距长度的相对自由移动;钢套筒内表面的另一端及所对应的钢筋(3)端部外表面加工为相互配套的n线锥螺纹或n线直螺纹,n为大于等于2的任意整数;之后在钢套筒与钢筋之间的内部空隙注满粘结胶,胶固化后将钢套筒和两根钢筋连为强连接的连接套筒;
该设计可实现钢套筒对两根任意间距钢筋的连接,当钢套筒与钢筋之间未注胶时,组合而成的连接套筒可实现对两根钢筋的弱连接,即连接套筒可承受沿套筒轴向的拉作用、压作用和拉压反复作用,而在受拉、受压和受拉压反复作用时两根钢筋之间均会可能发生相对的刚体位移;当钢套筒与钢筋之间的间隙上填满粘结胶并固化后,可实现对两根钢筋的强连接,即组合而成的连接套筒既可以承受沿套筒轴向的拉作用、压作用和反复拉压作用,同时在受拉、受压和受拉压反复作用时两根钢筋之间不产生相对刚体位移;通过调节钢套筒和弱咬合钢筋之间连接螺纹段的长度,可增大整个连接套筒强连接时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钢套筒(1)与第一钢筋(2)间的内螺纹小径值小于第一钢筋(2)外螺纹大径值,钢套筒(1)与第一钢筋(2)的螺纹可旋合,且旋合后不可拔出,形成弱机械咬合关系,钢套筒(1)内螺纹和第一钢筋(2)外螺纹之间有一定间隙,便于胶液在间隙内流动,从而能让胶液填满所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钢套筒(1)和第二钢筋(3)的螺纹设计为n线锥螺纹或n线直螺纹,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任意整数,导程为P,螺纹间距为P/n,将钢套筒(1)和第一钢筋(2)的螺纹设计为单线螺纹,螺距也为P,同时螺牙宽度较小,使得内外螺纹之间可沿钢套筒轴向发生相对移动的距离X≥P/n,从而实现钢套筒对任意间距的第一钢筋(2)和第二钢筋(3)的同时旋合与连接;或:
钢套筒及第一钢筋、第二钢筋若均采用常规单线螺纹,此时槽宽和螺牙宽度均约为螺距的一半,则仅当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的螺纹间距为螺距的整数倍时,方可通过钢套筒同时旋合两根钢筋,当螺纹间距非螺距的整数倍时,钢套筒(1)因会与其中一根钢筋咬齿而无法同时连接两根钢筋,为此给出的技术手段:将钢套筒(1)内螺纹与第二钢筋(3)外螺纹设计为n线直螺纹或n线锥螺纹,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任意整数,螺纹导程设计为P,螺距为P/n,将钢套筒(1)内螺纹与第一钢筋(2)外螺纹设计为单线螺纹,螺距设为P,导程也为P,将螺纹槽宽设计得相对较大,使得钢套筒(1)内螺纹与第一钢筋(2)外螺纹之间可以沿着钢套筒轴向发生相对移动的距离X≥P/n;由于钢套筒(1)与第一钢筋(2)之间可相对自由移动的距离X大于等于钢套筒(1)与第二钢筋(3)之间的螺距P/n,所以无论钢筋(2)和第二钢筋(3)之间的距离多大,钢套筒(1)总能在与第一钢筋(2)之间的可相对移动范围内找到一个位置旋合进入第二钢筋(3),即使钢套筒(1)可以和第一钢筋(2)及第二钢筋(3)同时旋合;或:
作为一种典型的情况,当将钢套筒(1)内螺纹与第二钢筋(3)外螺纹设计为双线直螺纹或双线锥螺纹,螺纹导程设计为P,螺距为P/2,将钢套筒(1)内螺纹与第一钢筋(2)外螺纹的螺距设计为P,此时导程也为P,将槽宽设计得相对较大,使得钢套筒(1)内螺纹与第一钢筋(2)外螺纹之间可以沿着钢套筒轴向发生距离X≥P/2的相对移动;由于钢套筒(1)与第一钢筋(2)之间可相对自由移动的距离X大于等于钢套筒(1)与第二钢筋(3)之间的螺距P/2,所以无论钢筋(2)和第二钢筋(3)之间的距离多大,钢套筒(1)总能在与第一钢筋(2)之间的可相对移动范围内找到一个位置旋合进入第二钢筋(3),即使钢套筒(1)可以和第一钢筋(2)及第二钢筋(3)同时旋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钢套筒(1)与第二钢筋(3)之间的螺纹采用多线直螺纹时,钢套筒(1)朝第二钢筋(3)的这一端部设置喇叭形开口,可用于矫正两根钢筋之间的对中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991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