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KL-5-61与Osimertinib的药物组合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0327.7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6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滕玉鸥;高凤;赵彩;陈晓宣;姚佳萍;徐雪萍;张树桐;刘振;郁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506 | 分类号: | A61K31/506;A61K31/40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kl 61 osimertinib 药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Osimertinib与HKL‑5‑61药物组合及其应用,其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含Osimertinib和HKL‑5‑61,涉及了Osimertinib与HKL‑5‑61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作用。本发明采用小分子化合物HKL‑5‑61和靶向药物Osimertinib合用,体外实验证实HKL‑5‑61联合Osimertinib在杀伤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细胞中有明显协同增效作用。本发明关于联合用药的新用途将有助于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靶向药物的耐药性,提高抑制肿瘤的效果,为研发新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协同抗肿瘤功效的药物组合HKL-5-61联合Osimertinib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用途。
背景技术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文献报道,在中国,每年癌症的死亡人数都会持续上升。大多数癌症死亡是由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和乳腺癌造成。目前用于癌症治疗的手段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其中化疗和靶向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化疗所用的药物往往又会因为溶解度差、毒副作用强等问题而制约它本身的应用,靶向治疗常因价格昂贵、耐药性等问题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使药物达到增效减毒、增强靶向性和降低耐药性的目的,则成为癌症治疗的聚焦点。而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作用机制和靶点不同的药物进行联合用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是三阴性乳腺癌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化疗,国内外专业指南都建议将EGFR-TKIs作为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大多数患者服用一代或二代EGFR-TKIs后9~14个月后会产生耐药,EGFR的第20号外显子T790M突变是最常见机制,发生率高达50%。以Osimertinib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用于克服T790M突变介导的获得性耐药取得了显著疗效。
吲哚二酮是一种外观为紫红色结晶的海洋天然产物,在人体和动植物内分布广泛。吲哚二酮作为一种重要的氮杂环化合物,是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I类抗癌新药靛玉红化学二聚体的前体,吲哚酮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在抗肿瘤、抗焦虑、降血脂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吲哚酮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价值。本实验室前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吲哚酮类衍生物,在比较4位和5位取代基团对吲哚酮类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时发现,5位上引入取代基后的抗肿瘤活性比4位上引入取代基后的抗肿瘤活性强;进一步研究5位不同取代基吲哚酮类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时发现,当5位取代基为丙烯酸甲酯时,效果更加显著,从而合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较好的化合物HKL-5-61。
到目前为止,关于在抗肿瘤中联合使用HKL-5-61与Osimertinib以及二者在抗肿瘤中的协同作用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活性的抗肿瘤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HKL-5-61与Osimertinib。
而且,所述HKL-5-61与Osimertinib的摩尔比为3∶400。
而且,所述HKL-5-61与Osimertinib的浓度分别为0.03μM和4μM。
而且,所述HKL-5-61与Osimertinib的稀释溶剂为二甲基亚砜。
而且,所述的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药物制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0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