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2177.3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8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何怡刚;王晨苑;李猎;杜博伦;张慧;何鎏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367 | 分类号: | G06F30/367;G06F119/02;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宇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片 并联 igbt 模块 可靠性 综合 评价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建立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栅极‑发射极电压可靠性模型,并进行芯片疲劳故障测试,选取栅极‑发射极电压为故障特征量;建立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跨导的可靠性模型,并进行键合线脱落故障测试,选取模块传输特性曲线为故障特征量;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表征IGBT模块健康度,分别计算不同程度下的芯片疲劳和键合线脱落故障状态下的健康度PPMCCC和PPMCCB;依据PPMCCC和PPMCCB综合评价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可靠性。通过本发明能同时监测IGBT模块中的芯片疲劳和键合线脱落故障,且计算简单、综合特性好,能实现多芯片IGBT模块整体可靠性评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关键器件可靠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模块是由多个IGBT芯片、二极管芯片、焊料层、键合线、陶瓷覆铜基板、散热底板及功率端子组成的电力电子集成模块。IGBT模块主要应用于逆变器、变频器、不间断电源、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等领域,是功率变流器中的核心器件,也是功率变流器中失效率最高的器件之一。作为大功率变换器中的关键核心器件,IGBT模块的可靠性是电力电子应用中的重要问题。为降低功率变流器的故障率,提高功率变流器的可靠性,对IGBT模块进行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半导体器件中各层材料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TE)不一致,结温的波动引起各层膨胀程度不同,使得各层之间产生热应力,导致焊料层疲劳或键合线脱落。芯片焊料层疲劳失效和键合线脱落是IGBT模块主要的老化失效机制。目前针对IGBT模块可靠性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健康敏感参数,选取模块电参数为故障特征,但目前大多只能实现一种故障状态的监测,无法同时监测芯片故障和键合线故障。因此,利用单一健康敏感参数难以实现IGBT模块健康状态准确监测和IGBT模块可靠性综合评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及系统,针对IGBT模块中芯片疲劳故障和键合线脱落故障,能准确评估模块健康状态和可靠性,且操作简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包括:
(1)建立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栅极-发射极电压可靠性模型,基于栅极-发射极电压可靠性模型实现芯片疲劳故障测试,并选取栅极-发射极电压为故障特征量;
(2)建立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跨导的可靠性模型,基于跨导的可靠性模型实现键合线脱落故障测试,并选取模块传输特性曲线为故障特征量;
(3)定义IGBT模块健康度,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表征健康度,计算不同程度下的芯片疲劳故障状态下的健康度PPMCCC以及不同程度下的键合线脱落故障状态下的健康度PPMCCB;
(4)依据PPMCCC和PPMCCB综合评价多芯片并联IGBT模块可靠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3)的具体实现方法为:
(3.1)采用健康度表征IGBT模块可靠性,在模块无芯片疲劳故障且无键合线脱落故障时,其健康度最大,在IGBT模块处于健康初始状态无芯片疲劳故障时,栅极-发射极电压特征向量为在IGBT模块中有i个芯片故障时,栅极-发射极电压特征向量为在IGBT模块处于健康初始状态无键合线脱落故障时,IGBT模块传输特性曲线特征向量为在IGBT模块中有p根键合线脱落时,IGBT模块传输特性曲线特征向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21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