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虫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3790.7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4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邓明学;韦庆书;唐肖丽;邓欣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惠农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27/00 | 分类号: | A01N27/00;A01N31/08;A01N37/02;A01N37/40;A01N25/00;A01P7/04;A01P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宇波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虫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所述诱虫组合物,由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制成:D‑柠檬烯0.1%‑15%、甲基丁香酚0.1%‑20%、诱蝇酮0.1%‑20%、胶水23%‑99.4%、水杨酸甲酯0.1%‑10%、乙酸乙酯0.1‑10%和染料0.1%‑2%。本发明的诱虫组合物,对柑橘木虱、实蝇、粉虱、蓟马和蚜虫的诱杀效果好,持效期长,不易产生抗药性,绿色环保,对于环境和农作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虫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柑橘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主要危害九里香和柑橘等芸香科植物,是柑橘上危害严重的害虫之一,也是柑橘黄龙病的唯一传播虫媒,柑橘木虱的频繁发生是柑橘黄龙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实蝇是双翅目无瓣类实蝇科的通称。全世界约4000种,中国约400余种。实蝇是最具经济重要性的一类害虫之一,如地中海实蝇、墨西哥实蝇、加勒比实蝇、桔小实蝇和瓜实蝇等就是其中最危险的实蝇害虫种类。实蝇不但危害果蔬作物的果实,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可随果实借助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到全球可能适生的任何地方。
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具有分布广、虫体小、寄主广、传毒性强、抗药性强和危害重的特点,对多种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是烟草的主要害虫之一,并能传播烟草病毒,对烟草品质影响很大。
蓟马,是缨翅目蓟马科昆虫的统称,是全球性重要杂食性昆虫,以植食性为主,寄主植物极其广泛,主要为害多种粮食、果蔬花卉和园艺等植物。该类害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或产卵于植物幼嫩表皮组织造成直接危害,导致植物器官损伤,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和产量,降低经济价值。有的蓟马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造成间接危害,如西花蓟马、花蓟马、烟蓟马和棕榈蓟马。
蚜虫,又称蜜虫、腻虫等,多属于同翅目蚜科,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病毒病并招来蚂蚁危害等。世界已知约4700余种,中国分布约1100种,其中小蚜属、黑背蚜属及否蚜属为中国特有属。
对于上述常见害虫往往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杀虫剂进行防治,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针对不同害虫,还要使用不同的诱虫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连续使用单一活性成分的诱虫剂容易产生抗药性。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诱虫组合物,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诱虫组合物。本发明的诱虫组合物,对柑橘木虱、实蝇、粉虱、蓟马和蚜虫的诱杀效果好,持效期长,不易产生抗药性,绿色环保,对于环境和农作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诱虫组合物,由如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制成:D-柠檬烯0.1%-15%、甲基丁香酚0.1%-20%、诱蝇酮0.1%-20%、胶水23%-99.4%、水杨酸甲酯0.1%-10%、乙酸乙酯0.1-10%和染料0.1%-2%。
本发明所采用的原料的性能和作用分别如下:
1、D-柠檬烯
D-柠檬烯,英文全称是D-limonene,又称为苎烯,分子式为C10H16,分子量为136.24,CAS号为5989-27-5。柠檬烯是多种水果(主要为柑橘类)、蔬菜及香料中存在的天然成分。在柑橘类水果(特别是其果皮)、香料和草药的精油中含量较高。橙皮精油中柠檬烯含量高达90%-95%(w/w)。
2、甲基丁香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惠农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惠农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3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