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4634.2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5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高春超;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06;H02K5/04;H02K5/10;H02K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一容置腔,电机壳体设有环形支撑架,环形支撑架围绕电机壳体的周向环设于电机壳体的外侧;定叶轮,可拆卸设于电机壳体靠近环形支撑架的一侧且与环形支撑架卡接;风罩,与定叶轮抵接,风罩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二容置腔;动叶轮,设于第二容置腔内;外罩,套设于风罩的外周面上且与环形支撑架卡接;以及电机主体,设于电机壳体且部分延伸出容置腔与动叶轮连接;其中,电机上还设有连通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散热通道,电机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直流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划分:无刷直流电动机和有刷直流电动机。无刷电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短,但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完善得到了迅猛发展。已在航模、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电动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传统的电机由于散热效果差,导致电机内部温升高,影响了电机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电机壳体设有环形支撑架,所述环形支撑架围绕所述电机壳体的周向环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侧;定叶轮,可拆卸设于所述电机壳体靠近所述环形支撑架的一侧且与所述环形支撑架卡接;风罩,与所述定叶轮抵接,所述风罩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二容置腔;动叶轮,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定叶轮远离所述环形支撑架的一侧,用于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鼓风,以形成高速气流;外罩,套设于所述风罩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环形支撑架卡接;以及电机主体,设于所述电机壳体且部分延伸出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动叶轮连接,以驱使所述动叶轮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容置腔形成负压;其中,所述电机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散热通道,所述电机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当所述动叶轮转动时,其产生的负压使得空气从所述第一进气口流入并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后排出。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从所述第一容置腔延伸至所述环形支撑架,所述空气流道的出口形成于所述环形支撑架的外周面上;所述外罩的内壁上至少形成有一连通所述空气流道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和所述风罩的外壁围设形成风道;其中,所述空气流道和所述风道构成了所述散热通道,所述风道的进口正对所述空气流道的出口,所述风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叶轮包括第一定叶轮和第二定叶轮,所述第二容置腔在所述风罩远离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容置腔在所述风罩靠近所述电机壳体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其中,自所述第一进风口至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上依次设有所述动叶轮、所述第一定叶轮和所述第二定叶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叶轮包括第二定叶轮本体和围绕所述第二定叶轮本体的周向环设于所述第二定叶轮本体外周的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上环设有限位凸环,用于将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分隔为靠近所述风罩的第一连接端和远离所述风罩的第二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抵接,所述第二连接端沿所述电机壳体的轴向卡接于所述环形支撑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罩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三容置腔在所述外罩远离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三容置腔在所述外罩靠近所述电机壳体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外罩通过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环形支撑架连接,所述导风槽与所述卡接结构位于同一母线的延长线上,且所述导风槽的进口与所述卡接结构相邻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46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