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电渗析结合絮凝技术分离提纯木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5225.4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9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罗希韬;梁向峰;寿庆辉;刘会洲;李敏;孙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H1/06 | 分类号: | C07H1/06;C07H3/02;C13K1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电渗析 结合 絮凝 技术 分离 提纯 方法 | ||
1.一种利用电渗析结合絮凝技术分离提纯木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稀酸水解:将半纤维素原料与稀硫酸混合,100℃~130℃的条件下水解反应1h~4h,水解过程多次排出空气,减少惰性气体存在,反应结束后固液分离收集水解液,水解液的折光率为1%~10%;所述半纤维素原料为玉米芯、玉米秸秆、粘胶纤维废液、甘蔗渣、竹子和麦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步骤二、双极膜电渗析回收无机酸:步骤一获得的水解液经超滤过滤掉机械杂质和部分大分子杂质后,进入双极膜电渗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阳极板、阴极板和两极板之间设置膜堆;膜堆由1张阳膜、多张阴膜、多张双极膜构成,阳膜一侧设置阳极,另一侧设置阴膜,阴膜和双极膜交替间隔排列,双极膜设计在阴极板的一侧,稀硫酸作为极水,阴膜与双极膜的阴膜侧形成淡水室,以超滤后的木糖酸水解液为淡水,阴膜与双极膜的阳膜侧形成浓水室,稀硫酸或纯水作为浓水,淡水室出料口的木糖脱酸液pH为3.0~3.2,浓水室出料口的稀硫酸返回水解工序继续水解反应;所述超滤中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00Da~1000000Da;所述作为极水的稀硫酸的浓度为0.3mol/L;作为浓水的稀硫酸浓度为0mol/L~0.1mol/L;所述浓水与淡水的体积比为1:0.1~1:10;
步骤三、絮凝脱除胶体:向步骤二获得的木糖脱酸液中添加稀释后的铝系混凝剂,混匀后再添加稀释后的聚丙烯酰胺系混凝剂,添加混凝剂之后的物料沉淀分离,上清液经超滤膜过滤后得木糖脱胶液,木糖脱胶液的透光率≥50%,蛋白质含量≤50mg/L;铝系混凝剂与木糖脱酸液的料液比为100mg:1L~500mg:1L,稀释后的铝系混凝剂的浓度为5%~10%;聚丙烯酰胺系混凝剂与木糖脱酸液的料液比为10mg:1L~500mg:1L,稀释后的聚丙烯酰胺系混凝剂的浓度为0.1%~1%;所述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000Da~1000000Da;
步骤四、普通电渗析深度脱盐:将步骤三获得木糖脱胶液加入普通电渗析装置中,所述装置包括阳极板、阴极板和两极板之间设置膜堆;膜堆由多张阳膜和多张阴膜构成,阳膜一侧设置阳极,另一侧设置阴膜,阴膜和阳膜交替间隔排列,阴膜设计在阴极板的一侧,硫酸钠溶液作为极水,阴膜的阳侧和阳膜的阴侧形成淡水室,淡水室中的淡水为步骤三获得的木糖脱胶液,阳膜的阳侧和阴膜的阴侧形成浓水室,浓水室中的浓水为工业水,淡水室出料口的木糖净化液的电导率≤1.0mS/cm,浓水室出料为含盐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3mol/L;工业水的电导率≤1.0mS/cm;浓水与淡水的体积比为1:0.1~1:10;步骤五、木糖精制:将步骤四获得的木糖净化液经一次浓缩、活性炭脱色、离子交换、二次浓缩、结晶离心后制得木糖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0.1%~4%,所述水解为125℃条件下反应2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纤维素原料为玉米芯;所述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300000Da~500000Da;所述作为浓水的稀硫酸浓度为0.01mol/L~0.015mol/L;所述浓水与淡水的体积比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铝系混凝剂为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中的一种;所述聚丙烯酰胺系混凝剂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铝系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与木糖脱酸液的料液比为200mg:1L~300mg:1L;所述聚丙烯酰胺系混凝剂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木糖脱酸液的料液比为20mg:1L~300mg:1L;所述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3000Da~5000D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所述浓水与淡水的体积比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522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