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椅姿态调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5283.7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9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迎硕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2 | 代理人: | 钱扬保;张群峰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椅 姿态 调整 系统 | ||
1.一种轮椅姿态调整系统,包括处理器,传感器电路、电机驱动及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机驱动器及其反馈电路的数量为5个,所述5个电机驱动及反馈电路分别为5个电动推杆供电;电动推杆的设置位置如下:①靠背处设置一个,标记为B1,用于调节靠背的倾斜角度;②座位下设置两个,用于控制上升和倾斜,标记分别为S1和S2;③腿托下设置两个,标记分别为L1和L2,L1抬腿,L2伸缩;
所述电机驱动及反馈电路包括高速光耦隔离单元、电机驱动单元和低速光耦隔离单元,其中:高速光耦隔离单元包括U2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元件,U2芯片是HCPL2631芯片,U2芯片管脚1连接处理器输出PWM1的端口,管脚2连接保护电阻R26;管脚4连接处理器输出PWM2的端口,管脚3连接保护电阻R30;管脚5接地同时通过滤波电容C22和+5V电压源连接;管脚7输出PWM1的光耦隔离后的信号,同时通过上拉电阻R19与+5V电压源连接,管脚6输出PWM2的光耦隔离后的信号同时通过上拉电阻R20与+5V电压源连接;管脚8是芯片的电源端,连接+5V电压源;
电机驱动单元包括U6、U7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元件,U6、U7芯片是电机驱动芯片IR2104S,U6芯片VCC端管脚1接12V电压;IN端管脚2是输入端;COM端管脚4接地,12V电压和地之间接滤波电容C14;LO端管脚5是低侧栅极驱动输出,HO端管脚7连接22欧的电阻R2的一端,R2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4的基极,Q4的集电极连接24V电压源,Q4的发射极与P3的管脚2和Q7的集电极连接;Q4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由二极管D7连接,Q7的基极通过22欧电阻R7与U6的管脚5连接,Q7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由二极管D10连接;U6芯片VS端管脚6是高端浮置电源偏移电压端,连接P3的2端,P3的1端和2端连接电动推杆的两根动力线,P3是电动推杆的驱动电源端,VS端还与自举电容C7的一端连接,C7的另一端与VB端管脚8连接,VB端管脚8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D3为1N4007,D3的正极连接12V电压,负极接VB端;
U6芯片VB端管脚7是高侧浮动绝对电压端,VB端和12V电压之间连接D3二极管1N4007,D3正极接12V,负极接VB;VB和VS之间连接自举电容C7;Q7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由二极管D10连接,D10为1N4007,D10的正极连接Q7的发射极,负极连接Q7的集电极;
U7芯片VCC端管脚1是逻辑电源电压端,接12V电压;IN端管脚2是输入端;COM端管脚4接地;12V电压和地之间接滤波电容C12,LO端管脚5是低侧栅极驱动输出,HO端管脚7是高侧栅极驱动输出,连接22欧的电阻R4的一端,R4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2的基极,Q2的集电极连接24V电压源,Q2的发射极与P3的管脚2和Q8的集电极连接;Q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由二极管D8连接,Q8的基极通过22欧电阻R8与U7的管脚5连接,Q8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由二极管D11连接;VS端管脚6连接P3的1端,P3是电动推杆的驱动电源端,VS端还与自举电容C8的一端连接,C7的另一端与VB端管脚8连接;VB端管脚8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Q8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由二极管D11连接;
电阻R22是电流采样电阻,一端接地,另一端接桥式整流电路的电流采样点;R22的电流采样点端还连接电阻R13的第一端,R13另一端连接电阻R14的第一端和电容C27的第一端;R22的接地端还连接电阻R27的第一端,R27另一端接电容C27的另一端和电阻R28的第一端,R28另一端接UP2的管脚4,UP2管脚3连接R14的另一端,还连接电阻R301的第一端,R301的另一端接+1.65V比较电压端;UP2管脚4连接反馈电阻R32的第一端,R32第一端连接R28和UP2管脚4,另一端接UP2管脚1,UP2管脚1输出电流采样值给处理器;UP2管脚1还连接电阻R16的第一端,R16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8的第一端和元件BAS70-04的管脚3;元件BAS70-04的管脚1接地,管脚2接+3.3V电压源;
低速光耦隔离单元包括U9芯片、元件UP4和元件UP2,其中U9芯片是低速光耦隔离芯片PC817,元件UP4是电压比较器MCP6022,元件U2是电压比较器MCP6022;
所述处理器判断上下坡,座椅系统倾斜,适应路况变化的具体方式如下:轮椅的传感器模块测定轮椅在X、Y、Z三个方向有角度变化,则判断助行器有倾倒危险,传感器模块包括陀螺仪、信号采集单元;所述信号采集单元通过陀螺仪将角度转化为模拟电压信号并输出,所述处理器获取所述信号采集单元X、Y和Z三个方向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并将所述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表征加速度的数字信号Ax、Ay和Az,判断是否向前倾斜和向后倾斜需要X、Z两个方向的输出的信号,
根据如下公式并计算前后X方向上的倾角,X方向的倾角即为陀螺仪X轴与水平面X轴倾角α:
设α=arctan-1(Ax/Az),
判断是否向前倾斜和向后倾斜,Ax>0时,α>0,向前倾斜;Ax<0时,α<0向后倾斜;倾角的第一阈值不大于8°、第二阈值不大于12°、第三阈值不大于20°;
(1)当α绝对值小于等于8°时的座椅倾斜:
推杆S1和S2伸长或收缩,推动座位的倾斜,推杆S1靠近前端,S2靠近后端,推杆S1伸长即向后倾斜,推杆S2伸长即向前倾斜;
设定时器5为电动推杆S1的腿托调整姿态提供PWM频率,定时器6为电动推杆S2的腿托调整姿态提供PWM频率,设此时电动推杆S1的PWM控制频率为:3500Hz,电动推杆S2的PWM控制频率为:3500Hz;
电动推杆S1位置反馈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为:0和120×sin8°mm;120×sin8°mm为电动推杆S1倾斜8°的位置反馈信息,电动推杆S2位置反馈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为:0和120×sin8°mm;120×sin8°mm为电动推杆S2倾斜8°的位置反馈信息,即电动推杆S1伸缩范围从0到120×sin8°mm,电动推杆S2伸缩范围从0到120×sin8°mm;
设定向后倾斜时,电动推杆S1伸长参数为S1正转;从向后倾斜回位时,电动推杆S1收缩参数为S1反转;
设定向前倾斜时,电动推杆S2伸长参数为S2正转;从向前倾斜回位时,电动推杆S2收缩参数为S2反转;
在轮椅靠背姿态为坐直、腿托放下的情况下,电动推杆S1、S2为初始状态,即电动推杆收缩至最短,此时位置反馈信息为:电动推杆S1为0,电动推杆S2为0;
当α>0°时,座椅向前倾斜,先判断座椅是否为倾斜状态,即判断S1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判断S2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如果S1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或者如果S2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判断座椅处于倾斜状态,首先要将座椅回到原位,电动推杆S2的PWM频率为:3500Hz,电动推杆状态为S2正转,即S2伸长,当座椅向前倾斜到达向前倾斜8度角位置,即S2达到120×sin8°mm时,电动推杆S2停止;
当α<0°时,座椅向后倾斜,先判断座椅是否为倾斜状态,即判断S1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判断S2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如果S1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或者如果S2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判断座椅处于倾斜状态,首先要将座椅回到原位,电动推杆S1的PWM频率3500Hz,电动推杆状态为S1反转,即S1回缩,如果S2位置反馈信息等于0,判断座椅在原位,电动推杆S1的PWM频率为3500Hz,电动推杆状态为S1正转,即S1伸长;当座椅向后倾斜到达向后倾斜8度角位置,即S1到达120×sin8°mm时,电动推杆S1停止;
(2)当8°<α绝对值<12°时的座椅倾斜:
推杆S1和S2伸长或收缩,推动座位的倾斜,推杆S1靠近前端,S2靠近后端,推杆S1伸长即向后倾斜,推杆S2伸长即向前倾斜;
设定时器5为电动推杆S1的腿托调整姿态提供PWM频率,定时器6为电动推杆S2的腿托调整姿态提供PWM频率;
设此时电动推杆S1的PWM控制频率为:3500Hz,电动推杆S2的PWM控制频率为:3500Hz;
电动推杆S1位置反馈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为:0和120×sin12°;120×sin12°为电动推杆S1倾斜12°的位置反馈信息,电动推杆S2位置反馈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为:0和120×sin12°;S2_QS_F2_12为电动推杆S2倾斜12°的位置反馈信息;即电动推杆S1伸缩范围从0到120×sin12°,电动推杆S2伸缩范围从0到120×sin12°;
设定向后倾斜时,电动推杆S1伸长参数为S1正转;从向后倾斜回位时,电动推杆S1收缩参数为S1反转;
设定向前倾斜时,电动推杆S2伸长参数为S2正转;从向前倾斜回位时,电动推杆S2收缩参数为S2反转;
在轮椅靠背姿态为坐直、腿托放下的情况下,电动推杆S1、S2为初始状态,即电动推杆收缩至最短,此时位置反馈信息为:电动推杆S1为0,电动推杆S2为0;
当α>0°时,座椅向前倾斜,先判断座椅是否为倾斜状态,即判断S1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判断S2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如果S1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或者如果S2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判断座椅处于倾斜状态,首先要将座椅回到原位,电动推杆S2的PWM频率3500Hz,电动推杆状态为S2正转,即S2伸长,当座椅向前倾斜到达向前倾斜12度角位置,即S2达到120×sin12°时,电动推杆S2停止;
当α<0°时,座椅向后倾斜,先判断座椅是否为倾斜状态,即判断S1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判断S2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如果S1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或者如果S2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判断座椅处于倾斜状态,首先要将座椅回到原位,电动推杆S1的PWM频率3500Hz,电动推杆状态为S1反转,即S1回缩,如果S2位置反馈信息等于0,判断座椅在原位,电动推杆S1的PWM频率3500Hz,电动推杆状态为S1正转,即S1伸长;当座椅向后倾斜到达向后倾斜12度角位置,即S1到达120×sin12°时,电动推杆S1停止;
(3)当12°<α绝对值<20°时的座椅倾斜:
推杆S1和S2伸长或收缩,推动座位的倾斜,推杆S1靠近前端,S2靠近后端,推杆S1_;伸长即向后倾斜,推杆S2伸长即向前倾斜;
设定时器5为电动推杆S1的腿托调整姿态提供PWM频率,定时器6为电动推杆S2的腿托调整姿态提供PWM频率;设此时电动推杆S1的PWM控制频率为:3500Hz,电动推杆S2的PWM控制频率为:3500Hz;
电动推杆S1位置反馈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为:0和120×sin20°;120×sin20°为电动推杆S1倾斜20°的位置反馈信息,电动推杆S2位置反馈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为:0和120×sin20°;120×sin20°为电动推杆S2倾斜20°的位置反馈信息;
即电动推杆S1伸缩范围从0到120×sin20°,电动推杆S2伸缩范围从0到120×sin20°;
设定向后倾斜时,电动推杆S1伸长参数为S1正转;从向后倾斜回位时,电动推杆S1收缩参数为S1反转;
设定向前倾斜时,电动推杆S2伸长参数为S2正转;从向前倾斜回位时,电动推杆S2收缩参数为S2反转;
在轮椅靠背姿态为坐直、腿托放下的情况下,电动推杆S1、S2为初始状态,即电动推杆收缩至最短,此时位置反馈信息为:电动推杆S1为0,电动推杆S2为0;
当α>0时,座椅向前倾斜,先判断座椅是否为倾斜状态,即判断S1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判断S2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如果S1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或者如果S2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判断座椅处于倾斜状态,首先要将座椅回到原位,电动推杆S2的PWM频率3500Hz,电动推杆状态为S2正转,即S2伸长,当座椅向前倾斜到达向前倾斜20度角位置,即S2达到120×sin20°时,电动推杆S2停止;
当α<0时,座椅向后倾斜,先判断座椅是否为倾斜状态,即判断S1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判断S2位置反馈信息是否等于0,如果S1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或者如果S2位置反馈信息大于0,判断座椅处于倾斜状态,首先要将座椅回到原位,电动推杆S1的PWM频率3500Hz,电动推杆状态为S1反转,即S1回缩,如果S2位置反馈信息等于0,判断座椅在原位,电动推杆S1的PWM频率3500Hz,电动推杆状态为S1正转,即S1伸长;当座椅向后倾斜到达向后倾斜20度角位置,即S1到达120×sin20°时,电动推杆S1停止;
(4)当α绝对值≥20°时,轮椅禁止,座椅禁止倾斜:
(5)当轮椅驶离坡道,轮椅座位复原,电动推杆S1、S2回到初始状态,此时位置反馈信息为:电动推杆S1为0,电动推杆S2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未经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52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