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5596.2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0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政书钧;胡延平;王也;蔡琛;贾学济;胡永翔;康宏辉;陈海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瀚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16 | 分类号: | B65H75/16;B65H49/24;B65H75/30;B65H61/00;B63C11/34;B63G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季永康 |
地址: | 201702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探测器 线缆 自动 释放 控制系统 | ||
1.一种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包括:
存储筒,用于存储线缆;
夹紧机构,用于在所述存储筒打开时释放线缆,并在所述存储筒关闭时夹紧线缆;
计时器,用于计时以确定线缆释放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
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计时器的时间控制所述存储筒和所述夹紧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而控制线缆的释放或夹紧;
其中,所述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计算单元,所述计算单元通过经验公式能够根据线缆预释放的深度计算出线缆的下落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验公式为:
其中,m为与线缆连接的水下探测器重量;
h为线缆的释放深度;
t为线缆的释放时间;
g为重力加速度;
ρ为海水密度;
V为水下探测器体积;
CD为阻力系数;
A为水下探测器参考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能够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顺/逆时针转动以控制线缆释放或夹紧的电机(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内部设有:
转动轴(302),能够随所述电机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第一限位开关(A),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所述转动轴顺时针转动预定角度时能够触动所述第一限位开关,使所述电机断电保持;
第二限位开关(B),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所述转动轴逆时针转动预定角度时能够触动所述第二限位开关,使所述电机断电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能够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进行拉伸或收缩的弹性件(5);所述存储筒的底壁上形成有用于供线缆通过并能够随所述弹性件的拉伸或收缩而变大或缩小的限位孔(4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和所述弹性件之间的张紧皮带(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筒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形成有水平延伸的绕线柱底板(201);所述绕线柱底板上形成有竖直向上延伸且中空的锥形绕线柱(200);所述锥形绕线柱的中心孔与所述限位孔同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绕线柱上固定缠绕有线缆,所述线缆的线头依次经过所述锥形绕线柱的中心孔和底部的限位孔伸出所述存储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筒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锥形绕线柱转动或停止的控制导线;所述控制导线包括电机供电线和限位开关的传感器线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探测器线缆自动释放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筒包括用于保护电机供电线和限位开关的传感器线缆的控制导线引导管(300);所述电机供电线和限位开关的传感器线缆设置在所述控制导线引导管中;所述控制导线引导管为底部与绕线柱底板连接且固定在筒壁上的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瀚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瀚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55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个电机外壳同时检测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瓣状凋零式污水中悬浮物吸附球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