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聚体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5924.9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0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胡定琴;杨乾广;陆仕荣;肖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519/00 | 分类号: | C07D519/00;H01L51/46;H01L5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殷兴旺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聚体 分子 电子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二聚体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含有如式(I)所示的分子结构。本发明的二聚体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稳定性、光电性以及可溶液加工性,可以作为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子给体材料;相较于单聚体BTR,本发明的二聚体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可与小分子受体形成更优异的相分离形貌,尤其制备的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明显提高。本发明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及相关光伏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聚体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柔性可印刷太阳能电池的一种,由有机半导体材料构成太阳能电池的核心部分,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柔韧性好、可溶液法处理、可印刷等优点。最近几年,有机太阳能电池已然成为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两年,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以非富勒烯作为受体材料的全小分子有机光伏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14%,但非富勒烯电子受体材料相较富勒烯价格昂贵,且非富勒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对膜厚敏感,不适宜大面积印刷应用,不适合市场化推广。
已经市场营销的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BTR,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虽然BTR与富勒烯电子受体PC71BM构成的体系光电转换效率较优,但所获得的效率还远不及非富勒烯电子受体,主要是因为主要是因为活性层相分离形貌还不够优。因此,基于BTR电子给体材料,开发新材料去进一步优化相分离形貌,进而提升其光电转化效率的方法具有巨大的科学影响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聚体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富勒烯体系的全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聚体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所述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含有如式(Ⅰ)所示的分子结构:
其中,R1为以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R2为以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二聚体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具有如下所示的分子结构: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光伏器件的活性层材料,所述活性层材料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二聚体小分子电子给体材料。
可选地,所述活性层材料还含有电子受体材料。
可选地,所述电子受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C71BM、Y6、IDIC、N3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PC71BM的分子结构式如图2所示。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光伏器件,其含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给体材料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活性层材料。
可选地,所述光伏器件结构依次包括:衬底、空穴传输层、包含如第二方面所述活性层材料的活性层、电子传输层及金属电极。
可选地,所述衬底包含透明玻璃及透明导电薄膜。
可选地,所述空穴传输层选自PEDOT:PSS、MoO3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电子传输层选自Phe-NaDPO、PDINO、PFBr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20-40nm,具体可以为20nm、25nm、30nm、35nm、4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59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