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6606.4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1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谭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95 | 分类号: | E21B43/295;E21B4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吕伟盼 |
地址: | 10003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废弃 煤层 气井 进行 煤炭 地下 气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包括:根据废弃煤层气井的井型设置连通井;向所述废弃煤层气井或所述连通井中通入混合气体;点燃煤层,从所述废弃煤层气井或所述连通井中抽取所述煤层燃烧所生成的混合天然气。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根据废弃煤层气井的井型设置连通井,以将煤炭地下气化,抽取的混合天然气可用于工业或民用,实现了废弃煤层气井的再利用;同时,通过合理布置连通井,提高了煤炭地下气化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地下气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层气地面抽采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煤层气资源利用方式,但抽采结束后,投资巨大的煤层气井被封井、废弃。我国有近40%的煤炭资源属于薄煤层、深部煤层、急倾斜煤层,因井工开采经济性、安全性较差,致使短期内还无法利用,甚至舍弃。煤炭地下气化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地燃烧,通过对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煤炭地下气化注重对能源的利用,被誉为“新一代采煤技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适用于开发煤炭井工无法开采的薄煤层、深部煤层、急倾斜煤层。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应用中,钻井费用占到了总费用的1/3以上。如何将已有的煤层气井网进行升级改造,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实现变废为宝,是煤炭开采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煤层气井废弃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包括:根据废弃煤层气井的井型设置连通井;向所述废弃煤层气井或所述连通井中通入混合气体;点燃煤层,从所述废弃煤层气井或所述连通井中抽取所述煤层燃烧所生成的混合天然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所述根据废弃煤层气井的井型设置连通井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沿最小主应力延伸方向,在每两个第一直井之间设置水平对接井,并将所述水平对接井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直井连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水平对接井内通入混合气体;点燃煤层,从所述第一直井中抽取混合天然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所述根据废弃煤层气井的井型设置连通井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沿最小主应力延伸方向,在每两个第一直井之间设置第二直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第二直井中通入混合气体;点燃煤层,从所述第一直井中抽取混合天然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所述根据废弃煤层气井的井型设置连通井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丛式井靶点位置设置多个第三直井,并将多个所述第三直井分别与每个所述丛式井连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丛式井中通入混合气体;点燃煤层,从所述第三直井中抽取混合天然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所述根据废弃煤层气井的井型设置连通井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多分支水平井的靶点位置设置多个第四直井,并将多个所述第四直井分别与所述多分支水平井连通;向所述多分支水平井中通入混合气体;点燃煤层,从所述第四直井中抽取混合天然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向U型对接井的水平井中通入混合气体;点燃煤层,从所述U型对接井的竖直井中抽取混合天然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废弃煤层气井进行煤炭地下气化的方法,还包括:在井底采用后退供风点燃技术进行气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未经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66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