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料助顺器、料仓及顺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7266.7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9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梅雪峰;马志博;孔小原;李勇;梁跃武;陈俊;周敏;薄如;张辰;李杜;李蕴生;靳树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新元称重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66 | 分类号: | B65D88/66;B65D88/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料助顺器 方法 | ||
1.一种下料助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与大气连通的树形振动导气机构(12),在所述树形振动导气机构(12)的一端侧部连接减震装置(13),在所述树形振动导气机构(12)的侧部设置有用于给所述树形振动导气机构(12)提供振源的自适应振动系统(14),所述树形振动导气机构(12)在振源与所述减震装置(13)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共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料助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树形振动导气机构(12)包括两端具有开口的导气主管(1),以及分布连接在所述导气主管(1)侧部的多根导气支管(2),所述导气主管(1)与所述导气支管(2)内部连通,且所述减震器(7)设置在所述导气主管(1)的一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料助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的减震装置(13)正相对于所述树形振动导气机构(12)分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料助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振动系统(14)包括电源、振动控制器(6)以及连接在所述导气主管(1)侧部的激振器(3)和拾振器(4),所述电源给所述振动控制器(6)供电,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激振器(3)和所述拾振器(4),所述振动控制器(6)对所述拾振器(4)采集的所述导气主管(1)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调节所述激振器(3)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料助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控制器(6)包括信号放大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数据运算模块、数据保存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
其中,信号放大模块用于放大拾振器(4)采集的导气主管(1)的振动频率,并将放大信号传输至模数转换模块,由模数转换模块将放大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由数据运算模块对数字信号进行运算分析获得导气主管(1)的共振状态的频率,并借此获得料仓内的料体的状态,同时数据保存模块对分析获得的共振状态的频率进行保存,功能放大模块接收分析的结果产生一个控制激振器(3)的驱动信号,实现对导气主管(1)的共振状态的反馈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料助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器(3)和所述拾振器(4)采用隔爆型或本质安全型元件,所述激振器(3)和所述拾振器(4)上设置有防护罩(5),在所述振动控制器(6)内设置有防爆隔离栅,所述激振器(3)和拾振器(4)与振动控制器(6)之间电性连接的电缆采用防爆型阻燃电缆。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下料助顺器的粉料仓,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8),所述下料助顺器安装在所述仓体(8)内部,所述减震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仓体(8)的进料口处,所述导气主管(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仓体(8)进料口外与大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下料助顺器的顺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100、将梁架式破拱器安装在料仓内部中间位置;
步骤200、在料仓下料时,启动电源使下料助顺器工作;
步骤300、振动控制器以预设初始频率使激振器为树形振动导气机构提供振源,树形振动导气机构在振源的作用下达到共振状态并对料仓内的散状物料破拱,拾振器实时或以预设固定时间间隔采集树形振动导气机构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并反馈至控制器;
步骤400、当振动控制器判断梁架式振动体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时,振动控制器只提供电源,不调节激振器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
步骤500、当振动控制器判断梁架式振动体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任一项大于预设上限值时,振动控制器调节降低激振器的振动频率或振动幅度;当振动控制器判断梁架式振动体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任一项小于预设下限值时,振动控制器升高激振器的振动频率或振动幅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新元称重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新元称重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72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继电器故障检测方法
- 下一篇:高强度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