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上釉前的加工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7569.9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7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孙玉浩;张恩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磐盛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08 | 分类号: | B28B11/08;B28B11/22;B28B11/24;B24B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泛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67 | 代理人: | 邓爱军 |
地址: | 235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上釉 加工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上釉前的加工处理工艺,其使用了一种陶瓷加工处理装置,该陶瓷加工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单元以及执行单元,底座安装在地面,固定单元和执行单元安装在底座上,采用上述陶瓷加工处理装置对陶瓷加工处理的工艺如下:S1、上料;S2、打磨修坯;S3、洗水;S4、烘干;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的对陶瓷加工处理时存在的手工打磨操作效率低下,打磨产生的灰尘对工人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机器打磨操作往往会存在打磨死角,从而造成陶瓷成品存在瑕疵,并且打磨修坯后再对坯体进行洗水工作,工序不连续造成效率低下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的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上釉前的加工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种工艺美术品,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制品广泛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重要的装饰品和生活用品,陶瓷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上釉工序,上釉前往往需要对陶瓷坯体进行修整,之后再经过洗水才进行上釉工序,现有修整坯体一般是手工打磨操作或者机器打磨操作,但是往往会存在如下问题:手工打磨操作效率低下,打磨产生的灰尘对工人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机器打磨操作往往会存在打磨死角,从而造成陶瓷成品存在瑕疵,并且打磨修坯后再对坯体进行洗水工作,工序不连续造成效率低下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陶瓷上釉前的加工处理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陶瓷上釉前的加工处理工艺,其使用了一种陶瓷加工处理装置,该陶瓷加工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单元以及执行单元,采用上述陶瓷加工处理装置对陶瓷加工处理的工艺如下:
S1、上料:人工将待加工的陶瓷坯体放置于固定单元中,将其固定;
S2、打磨修坯:通过固定单元中的工作筒对陶瓷坯体进行上部和下部进行局部打磨修坯,同时通过执行单元中的打磨机构对陶瓷坯体外表面进行打磨修坯;
S3、洗水:通过执行单元中的洗水机构对S2步骤中的陶瓷坯体外表面进行碎屑灰尘的清洁;
S4、烘干:将S3步骤中的陶瓷坯体烘干,准备上釉;
底座安装在地面,固定单元和执行单元安装在底座上,固定单元包括L型支架,第一气缸上端安装在L型支架上,第一气缸下端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第一工作筒,第一工作筒正下方安装有第二工作筒,第二工作筒通过第一转台安装在底座上;
执行单元包括第二转台,第二转台安装在底座上,支撑板安装在第二转台上,打磨机构和洗水机构分别安装在支撑板左右两侧,洗水机构包括两个第三气缸,第三气缸固定安装在打磨机构上,第三气缸的输出端安装有承载板,承载板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两个横向滑槽,承载板中部设有横向槽体,横向槽体中设置有同步移动组件,同步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滑动安装在横向槽体的下壁和上壁上,横向槽体中还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三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承载板的背面,第一洗水组件和第二洗水组件分别滑动安装在承载板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工作筒包括筒身,筒身底部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安装有吸盘,电动转环活动安装在筒身内壁上,电动转环内壁周向设有若干限位柱,打磨板通过限位柱与电动转环连接,限位柱一端固定安装在电动转环内壁上,另一端伸入打磨板中与其滑动配合,限位柱伸入打磨板一端端部设有限位块,限位柱外部套设有第一缓冲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打磨板上部具有弧形边缘板,弧形边缘板由下往上为逐渐向外扩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磐盛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磐盛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75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