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局域网内的漫游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19076.9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5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6 | 分类号: | H04W12/06;H04W36/08;H04W36/30;H04W36/38;H04W84/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域网 漫游 控制 方法 及其 相关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漫游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装置,用于实现对AP的漫游切换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第一AP向至少一个待认证AP发起认证及关联请求,之后第一AP确定至少一个待认证AP对第一AP认证及关联成功,第一AP将认证及关联成功的AP确定为第二AP,至少存在一个第二AP所支持的分布式组网协议与第一AP所支持的分布式组网协议不同,或第一AP不支持分布式组网协议,或至少存在一个第二AP不支持分布式组网协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漫游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fidelity,WIFI)的全面普及,运营商主流的宽带入户设备转变为了可提供WIFI信号的家庭网关,例如,光网络终端(opticalnetworkterminal,ONT)网关以及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subscriberline,DSL)网关。对于较大户型的家庭,仅靠家庭网关提供的WIFI信号往往不足以覆盖家庭中的每一个房间,为了实现能够在家庭的任何位置都能上网,需要采用WIFI分布式组网覆盖,即除家庭网关之外额外部署多个接入点(accesspoint,AP),通过AP延伸家庭网关的WIFI信号来实现对家庭中每个房间的WIFI信号覆盖。
在现有的技术中,家庭网关通过分布式组网协议与各AP之间进行交互,实现对终端的漫游切换控制,从而保证终端能够连接到距离最近的AP。现有的技术中已经定义了许多分布式组网协议,例如,中国电信的e-link协议、中国移动的Wolink协议以及华为的Smartlink协议。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各类分布式组网协议之间无法互相兼容,但是只有在家庭网关与AP都支持相同的分布式组网协议时,家庭网关才能实现对AP的漫游切换控制,因此如果用户购买的AP与家庭网关支持的分布式组网协议不一致,家庭网关无法实现对AP的漫游切换控制,进而影响业务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局域网内的漫游控制方法及其相关装置,用于当业务场景中的各接入点(accesspoint,AP)所支持的分布式组网协议不一致,或者各AP不支持分布式组网协议时,仍能实现对AP的漫游切换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局域网内的漫游控制方法:
在较大面积的业务场景中,往往需要部署多个AP来实现对整个业务场景的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fidelity,WIFI)信号覆盖,AP即为无线网络的接入点,可以用于对无线网络进行扩展,通过与其他AP连接,以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在一开始,第一AP可以向至少一个的待认证AP发起认证及关联请求,在这之后第一AP可以确定至少一个待认证AP对第一AP认证及关联成功,由此第一AP可以将认证及关联成功的AP确定为第二AP,该第二AP与第一AP的SSID以及接入密码一致,并且第二AP与第一AP都是局域网内的AP,同时,至少存在一个第二AP所支持的分布式组网协议与第一AP支持的分布式组网协议不同,或者第一AP不支持分布式组网协议,或者至少存在一个第二AP不支持分布式组网协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AP可以通过向至少一个待认证AP发起认证及关联请求的方式确定出至少一个第二AP,从而根据至少一个第二AP执行后续的漫游控制,能够使得终端接入至少一个第二AP中WIFI信号强度比第一AP强的AP。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至少一个待认证AP的SSID与第一AP的SSID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AP向SSID与自身一致的待认证AP发起认证及关联请求,因此提升了漫游控制的成功率以及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AP向至少一个待认证AP发起认证及关联请求具体可以是,第一AP接收来自至少一个待认证AP的信标帧,该信标帧中可以携带至少一个待认证AP的SSID,因此该信标帧可以用于第一AP确定至少一个待认证AP的SSID与第一AP的SSID一致,在这之后,第一AP可以通过终端模式连接至少一个待认证A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90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