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聚光太阳能光热协同催化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21653.8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3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杰;张振文;李东辉;马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23/30 | 分类号: | F24S23/30;F24S23/74;F24S70/22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聚光 太阳能 光热 协同 催化 反应 装置 | ||
1.一种一体化聚光太阳能光热协同催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器(1)与反应器(2),聚光器(1)位于反应器(2)上方,所述反应器(2)内部设置输运-汽化腔(3)和反应-分离腔(4),所述输运-汽化腔(3)和反应-分离腔(4)通过隔板(5)隔开但顶部保持联通,所述输运-汽化腔(3)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布置光热转化膜(12)、多孔输运介质(13);反应-分离腔(4)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布置为光热协同催化膜(14)、多孔吸附介质(15);
所述输运-汽化腔(3)和反应-分离腔(4)外侧设置有夹层壳体(8),夹层壳体(8)为无顶结构,所述输运-汽化腔(3)和反应-分离腔(4)顶部设置有透明盖板(6),所述夹层壳体(8)包含换热介质入口(9)及换热介质出口(16)、液相反应物入口(10)、气相生成物出口(17);
所述多孔输运介质(13)利用毛细效应自驱动向光热转化膜(12)供液,液相反应物由多孔输运介质(13)底部输入;
所述多孔吸附介质(15)为纳米级选择性吸附材料,位于光热协同催化膜(14)下方;
气相生成物经过多孔吸附介质(15),纳米级选择性吸附材料实现对目标产物的高效分离及纯化;
所述多孔吸附介质(15)配合太阳能昼夜交替的特点,夹层壳体(8)用于连通换热介质,将白天储存的能量用于夜晚多孔吸附介质(15)的解吸分离,实现白天吸附储存,夜晚解吸分离的昼夜间歇式工作模式;
所述夹层壳体(8)外侧设置有保温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聚光太阳能光热协同催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板(6)和夹层壳体(8)之间设置密封圈(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聚光太阳能光热协同催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1)与反应器(2)之间具有空间匹配关系,用于使聚光光斑完全覆盖光热转化膜(12)和光热协同催化膜(14),以驱动汽化与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聚光太阳能光热协同催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转化膜(12)的光热转化效率在90%以上,用于将液相反应物高效汽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聚光太阳能光热协同催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协同催化膜(14)为负载催化剂的多孔材料,所述光热协同催化膜(14)由负载等离激元金属的光热协同催化剂(18)及基体材料(19)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聚光太阳能光热协同催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1)选用为菲涅尔透镜进行聚光,反应器(2)设置在菲涅尔透镜的焦点处,一个反应器(2)和一个菲涅尔透镜构成一个反应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聚光太阳能光热协同催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器(1)选用为抛物槽式聚光器进行聚光,反应为合成氨反应,反应器(2)设置在抛物槽式聚光器的焦线处,一个抛物槽式聚光器对应至少两个反应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16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