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式格栅及提升泵井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3755.3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王银生;曾祥波;陈旭怀;廖侃;许多芬;苏志勇;詹成;钟泽桦;黄书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林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容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信宜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格栅 提升 结构 | ||
一种可调式格栅及提升泵井结构,可调式格栅包括栅网,所述栅网上设有张紧支脚,所述张紧支脚抵接于检查井的井壁,通过调整所述栅网的弧度使其与所述检查井的井身一致,调整所述张紧支脚抵接于所述井壁的角度,使所述栅网紧贴于所述井壁,从而克服相同出流口的不同检查井的施工制作形位偏差、变形及不规则问题,保证有效拦截废水中的漂浮物,张紧支脚弹性抵接于井壁,现场可调性强,拆装方便,通过使用不同通径的可调式格栅,实施多级拦截,能有效拦截废水中的固体漂浮物,把固体漂浮物拦截在检查井,只需定期清理检查井和可调式格栅便能完成日常运维,大大减轻运维的工作量,降低后续设施的处理负荷,提高了设施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式格栅及提升泵井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在设计上,因为检查井的安装空间有限,管网并没有设计拦渣装置,但实际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漂浮和悬浮物(如纤维、毛发、果皮、塑料制品等)。废水直接流入提升泵井,而泵井的格栅拦截的效果有限,经常造成进水管网和水泵堵塞,清理十分困难,加大了工人清理的劳动强度、清理频率和成本。目前大多数处理设施前端的提升泵井进口直接连接到废水的管网终端,提升泵井设置的格栅因为栅格间隙大,长孔成水平分布,不能完全满足拦截废水管网中的漂浮物,导致终端管网和提升水泵堵塞。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好的格栅及提升泵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有效拦截废水中的漂浮物,现场可调整性强,拆装方便,简化维护的可调式格栅及提升泵井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式格栅,包括栅网,所述栅网上设有张紧支脚,所述张紧支脚抵接于检查井的井壁,通过调整所述栅网的弧度使其与所述检查井的井身一致,调整所述张紧支脚抵接于所述井壁的角度,使所述栅网紧贴于所述井壁。
进一步,所述张紧支脚的一端焊接于所述栅网,另一端弹性伸出,抵接于所述井壁。
进一步,所述张紧支脚弹性伸出的一端呈波浪形弯折。
进一步,所述张紧支脚设有四个,位于以所述栅网的中心为圆心的圆的圆周上,且在所述圆周上均匀分布。
进一步,所述栅网的一侧设有安全环与吊链,所述吊链的一端扣住所述安全环,另一端挂在所述井壁上。
进一步,所述栅网采用圆形截面及方形网孔。
进一步,所述栅网采用矩形截面及条形网孔,所述条形网孔垂直于所述井壁安装。
一种提升泵井结构,包括提升泵井,及设置于所述提升泵井前端的多级检查井,每级所述检查井的出流口设有上述可调式格栅。
进一步,所述提升泵井前端依序设有第一检查井和第二检查井,所述第一检查井的出流口设有第一格栅,所述第二检查井的出流口设有第二格栅,所述第一格栅的栅网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格栅的栅网孔径。
进一步,所述提升泵井内设有提升泵组件,所述提升泵井的前端设有泵站格栅,所述泵站格栅的栅网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格栅的栅网孔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调式格栅,通过调整栅网的弧度使其与检查井的井身一致,调整张紧支脚抵接于井壁的角度,使栅网紧贴于井壁,从而克服相同出流口的不同检查井的施工制作形位偏差、变形及不规则问题,保证有效拦截废水中的漂浮物。张紧支脚弹性抵接于井壁,现场可调性强,拆装方便,简化运维的日常清理工作,且格栅面积小,结构制作和工艺造型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达到了以最小成本解决减轻管网和水泵堵塞问题。本发明提升泵井结构,通过使用不同通径的可调式格栅,实施多级拦截,能有效拦截废水中的固体漂浮物,把固体漂浮物拦截在检查井,只需定期清理检查井和可调式格栅便能完成日常运维,大大减轻运维的工作量,降低后续设施的处理负荷,提高了设施的处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林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林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37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钢化膜制造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物联网实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