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薄工程塑料件注塑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5387.6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6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澳 |
主分类号: | B29C45/00 | 分类号: | B29C45/00;B29C45/7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陈月婷 |
地址: | 44131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工程 塑料件 注塑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工程塑料件注塑工艺,通过控制注塑填充段型腔表面温度至合适高温状态,减少胶料填充过程中胶料和型腔壁温差,减缓胶料热量过快向型腔壁转移,防止胶料因料温过快降低导致流动性过快降低或丧失,导致填充不满型腔,产品缺胶现象发生,从而轻松实现填充满型腔的目的,之后快速冷却出件,实现超薄工程塑料件高效注塑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超薄工程塑料件注塑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材料领域发展,工程塑料在耐磨、绝缘、防火、抗拉伸、抗弯曲疲劳、抗冷热疲劳性能越来越好,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工程塑料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制造业精密化、智能化、集成化发展带动工程塑料注塑行业新需求。薄壁化、轻量化塑料件设计和应用是趋势之一。
注塑行业一个现象:因工艺限制,被迫放弃原本整体壁厚或部分壁厚为0.1mm-0.3mm注塑件设计和应用。
注塑行业迫切需要能实现超薄工程塑料件注塑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注塑工艺限制,提供超薄工程塑料件注塑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超薄工程塑料件注塑工艺,一个生产周期包括:合模阶段、填充阶段、冷却阶段、开模阶段和产品出件阶段。
在所述填充阶段,通过控制模具型腔表面温度处于适度高温,维护胶料在型腔内喷泉流动状态,避免塑料在流动过程中过快降温、流动性过快降低或丧失、导致填充不满型腔、产品缺胶。
作为改进,模具型腔表面温度跟随注塑不同阶段作周期性变化控制:
在填充阶段,控制模具型腔表面至合适高温,允许胶料填满型腔;在冷却阶段,控制模具型腔表面至低温,使胶料固化便于出件。
作为改进,所述胶料的材质为热塑性工程塑料。
作为改进,所述胶料的材质为PEEK、PC、PEI、尼龙、PP等。
作为改进,在填充阶段,对模具型腔表面升温的方法包括:电磁加热、红外加热、油温机加热、蒸汽加热;所述冷却阶段使用冷却机进行冷却。
作为改进,所述胶件的整体或部分壁厚为0.1-0.3mm。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超薄工程塑料件注塑工艺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超薄工程塑料件注塑工艺填充阶段胶料在模具型腔内部流动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
1-主流道,2-分流道,3-入水口,4-前模,5-后模,6-型腔;S、A、B、C、D、N为胶料注塑过程中的若干点。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理解,但该实施例不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
1.注塑工艺和周期: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个生产周期包括:合模阶段、填充阶段、冷却阶段、开模阶段和产品出件阶段,完成后合模开始另一个周期。
2.填充阶段胶料在模具内部流动:
如图2所示,注塑机通过射胶单元按一定射压和射速填充胶料进入模具的主流道,分流道,入水口后进入型腔,在型腔内塑料从A点顺次穿过B C D……到N。
3.热塑性塑料升温或降温形态说明:
无定形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澳,未经李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53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