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北斗定位及激光雷达的弧垂测量系统、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26493.6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37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韩启云;李凯;单长孝;童鑫;薛中正;黄成云;张必余;焦剑;金德磊;桂和怀;朱冠旻;翟光林;李延军;万华翔;关绍峰;王超;张鹏程;李光泽;陈晨;许克克;王杰;杨进勇;姚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06 | 分类号: | G01B7/06;G01S19/46;G01S17/86 |
代理公司: | 合肥初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1 | 代理人: | 谢永;金娟娟 |
地址: | 23001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北斗 定位 激光雷达 测量 系统 方法 装置 | ||
1.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及激光雷达的弧垂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于导线处的测量模块、行走控制模块以及主控MCU,测量模块用于获取弧垂测量数据并发送给主控MCU进行处理,行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主控MCU的控制以实现在导线处的移动;
测量模块包括倾角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用于获取测量模块在导线处的倾角数据;倾角数据包括测量点C到X#导线的垂线在X#导线左右方向的倾角θ以及前后方向上的倾角β,主控MCU能够用于根据公式f′x=h0 cosθcosβ,获取测量点C与X#导线的高度差f′x;其中,h0为测量点C与X#导线的垂直距离,X#导线为待测导线;
测量模块包括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用于获取雷达探测点与N#导线的雷达扫描点的距离LN以及雷达探测点与雷达扫描点连线的扫描角度θN,N#导线为与X#导线所不同的相邻导线;主控MCU能够用于根据公式hx=h cosθcosβ,获取雷达探测点与X#导线的高度差hx;主控MCU还能够用于根据公式hN=LN sin(θ+θN),获取雷达探测点与N#导线的垂直距离hN;主控MCU还能够用于根据公式fN=fx+hN-hx,获取N#导线对应观测点C处的观测弧垂fN;其中,h为雷达探测点与X#导线的垂直距离,fx为X#导线在测量点C处的观测弧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及激光雷达的弧垂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控MCU通过一通信单元与设于地面的上位机进行数据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及激光雷达的弧垂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一供电单元对测量模块、行走控制模块以及主控MCU进行供电,并通过一电量检测单元对供电单元的电量进行检测并发送给主控MCU。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及激光雷达的弧垂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测量模块包括GPS定位模块,GPS定位模块包括GPS移动站和GPS基准站,GPS移动站用于实现对测量点的坐标的获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及激光雷达的弧垂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行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设置激光雷达的伸缩机构,伸缩机构通过一驱动电机控制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及激光雷达的弧垂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行走控制模块包括行走机构,行走机构通过一驱动轮电机控制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及激光雷达的弧垂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行走控制模块包括压线机构,压线机构通过一电机控制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及激光雷达的弧垂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行走控制模块包括一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压线机构的压线压力数据。
9.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及激光雷达的弧垂测量方法,其采用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弧垂测量系统对导线的弧垂进行测量。
10.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及激光雷达的弧垂测量装置,其包括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弧垂测量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64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