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转子换向器片间绝缘槽自动成型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7875.0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5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郭路宝;张青青;王保强;尹滦;雷岩;马爱霞;黄非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43/06 | 分类号: | H01R43/0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英梅 |
地址: | 30013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觉 识别 技术 转子 换向器 绝缘 自动 成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转子换向器片间绝缘槽自动成型机,特点为:视觉识别系统,用于通过摄像头对准加工工件,识别出相邻两换向片边缘,计算得出相邻两换向片中心线位置和刀具的角度,并发送给电气控制部分,告知设备可运行刻槽程序;电气控制部由PLC控制,用于接收发送各种操作指令;加工刻槽部分的工件安装驱动部分通过主轴安装工件,并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工件旋转;加工刻槽部分的刻槽执行部分包括刀具,气缸驱动刀具上下往复运动,执行刻槽动作,气缸安装于气缸支架上,气缸支架以沿前后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导轨上,通过由电机驱动的丝杠螺母驱动前后移动,实现刀具与工件对位。本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转子换向器片间绝缘槽成型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转子换向器片间绝缘槽自动成型机。
背景技术
转子换向器是直流电机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状态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机的运行性能,而其状态主要是指换向器片间绝缘槽的加工质量。一般加工换向器片间绝缘槽的时候采用普通的插床,工人需将转子换向器安装在工作台上,手动找正,再逐个刻槽,这种方式过于依赖人工,效率低下,同时绝缘槽的质量和一致性也无法保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电机转子换向器片间绝缘槽自动成型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转子换向器片间绝缘槽自动成型机,该自动成型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由于采用了视觉识别技术,对于尺寸较小的换向器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更为明显。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转子换向器片间绝缘槽自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视觉识别系统、加工刻槽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所述视觉识别部分、加工刻槽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安装在机架上;
所述视觉识别系统,用于通过摄像头对准加工工件,识别出相邻两换向片边缘,计算得出相邻两换向片中心线位置和刀具的角度,并发送给电气控制部分,告知设备可运行刻槽程序;
所述电气控制部由PLC控制,用于接收发送各种操作指令;
所述加工刻槽部分包括工件安装驱动部分及刻槽执行部分,所述工件安装驱动部分通过主轴安装工件,并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工件旋转;所述刻槽执行部分包括刀具,刀具连接气缸,气缸驱动刀具上下往复运动,执行刻槽动作,气缸安装于气缸支架上,气缸支架以沿前后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导轨上,并通过由电机驱动的丝杠螺母驱动前后移动,实现刀具与工件的对位。
进一步的:所述加工刻槽部分在工件下方还安装有脚料收集盒,在机架内还安装有成品盒。
进一步的:所述刀具为实现绝缘槽和换向片倒角同时加工成型的一体成型刀。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通过视觉识别系统识别出相邻两换向片边缘,并计算得出相邻两换向片中心线位置和刀具的角度;然后通过电气控制部分控制加工刻槽部分自动完成刻槽。相比于现有手动找正,再逐个刻槽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特别是,对于尺寸较小的换向器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像自动识别影像图;
图4为本发明视觉识别系统运算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7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