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收集水面浮油污染物无人船舶系统及收集污染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8384.8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4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崔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云华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E02B15/04;B63B3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 水面 浮油 污染物 无人 船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收集水面浮油污染物无人船舶系统及收集污染物方法,浮油污染物收集无人船包括漂浮在水面的“人”字形赶油单元,“人”字形赶油单元包括呈人字形水平张开的第一赶水臂和第二赶水臂,第一赶水臂和第二赶水臂相互靠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水平的连接臂两端;第一赶水臂、第二赶水臂和连接臂均为密度小于水的材质构成;对浮油收集的过程中还实时的对已经收集的水和油进行分离,然后将已经分离的水以射流的方式射出,进而不仅起到节省储油空间的问题,喷出的射流的反作用力还起到了无人船的驱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船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面浮油污染物收集时,从收集口处下坠的除了油类污染物外,还有大量的水,进而需要收集船本身的容器体积很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收集水面浮游污染物无人船舶系统。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收集水面浮油污染物无人船舶系统,浮油污染物收集无人船包括漂浮在水面的“人”字形赶油单元,所述“人”字形赶油单元包括呈人字形水平张开的第一赶水臂和第二赶水臂,所述第一赶水臂和第二赶水臂相互靠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水平的连接臂两端;所述第一赶水臂、第二赶水臂和连接臂均为密度小于水的材质构成;
所述第一赶水臂与第二赶水臂之间设置有收油单元,第一赶水臂和第二赶水臂分别通过硬质的第一连接管体和硬质的第二连接管体固定连接所述收油单元,从而使所述收油单元跟随所述“人”字形赶油单元同步运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浸没在水液面以下的水平浮油储存筒,浮油储存筒的上方通过若干竖向的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漂浮在水面的浮球;所述浮油储存筒的左端为封闭端壁,所述浮油储存筒的筒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右侧为平衡柱腔,所述平衡柱腔的右端连通外界;所述封闭端壁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浮油储存柱腔;
所述收油单元的出料端连接有浮油导出软管,所述浮油导出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封闭端壁,并连通所述浮油储存柱腔;若干浮球、连接杆和浮油储存筒所构成的组合结构在浮油导出软管的牵动下跟随所述收油单元一同在水中漂浮游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的中部、第一赶水臂的末端和第二赶水臂的末端均连接有浮子。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端壁上设置有连通浮油储存柱腔的抽油嘴,所述抽油嘴上设置有手动阀门;所述平衡柱腔的右端内壁设置有活塞限位内缘。
进一步的,所述收油单元包括锥状的收油漏斗,所述收油漏斗的内侧为锥状斗腔,所述收油漏斗顶端为一圈环状拦水内缘;所述斗腔的底端设置有漏液口;
所述收油漏斗的下方同轴心设置有桶体,所述收油漏斗的下方还同轴心设置有环壁,所述环壁围合在桶体的上部分的外周,所述环壁的下端的内缘与所述桶体外壁一体化密封连接,从而使环壁与桶体上部分的外壁之间形成环状接油沟;
所述环壁的上端轮廓一体化连接所述收油漏斗的下壁;所述桶体的桶内同轴心设置有柱体,所述柱体的顶端同轴心设置有尖端朝上且可旋转的圆锥体,所述柱体的顶端设置有电机安装仓,所述电机安装仓内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心驱动连接所述圆锥体底部;
所述圆锥体的尖端在所述漏液口下端,从漏液口向下漏出的液体在圆锥体的引导下扩散式向下流动;所述圆锥体的下端通过密封推力轴承与所述柱体的顶端转动配合;
所述圆锥体的下端外壁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浮油离心叶片,若干所述浮油离心叶片的所在高度与所述桶体上端的桶缘所在高度等高;
所述柱体与所述桶体内壁之间形成环柱状桶腔,所述柱体的中部高度处的四周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竖向的隔板,若干隔板将环柱状桶腔的中部分隔成若干竖向的油水分离通道,若干油水分离通道中的油类物质会上浮,所述桶体内的底部为环状的无油水腔,各所述油水分离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无油水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云华,未经崔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83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双自由度陀螺传感器零位调整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旁路汇流带叠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