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建筑固废混凝土建筑非承重墙体的现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8699.2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周云国;周思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云国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E04G21/02;C04B28/10;C04B1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建筑 混凝土 承重 墙体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建筑固废混凝土建筑非承重墙体的现浇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预制固定构造柱钢筋笼、安装双层非承重墙体模板、浇注建筑固废混凝土、墙体养护和模板拆除得到非承重墙体。本发明通过对非承重墙现浇后的墙体养护方式进行调整,将洒水时间间隔设置为每1.5~2.5小时对墙体洒水,洒水次数设置为2~6次,在较长间隔下反复多次洒水,能够预防建筑固废制配混凝土早期收缩产生的较大应力导致的模版移位,以及可使建筑固废混凝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凝固要求,提高施工效率;模版拆除后可重复使用,且无需掺入其他纤维增强材料,节约了成本,并可满足较高的安全施工要求与浇注非承重墙体的现浇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建筑固废混凝土建筑墙体的现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施工的要求极高,而且非承重墙体通常需要设置门窗、管道等,建造时费时费力,同时建筑固废混凝土建筑非承重墙体时也很难完全达到普通混凝土体系的性能,考虑到安全及其使用性能,现有建筑物极少使用完全由建筑固废混凝土进行建筑非承重墙体;同时,建筑固废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再生建筑废弃物,虽然会在其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水泥组分,但是建筑废弃物中例如渣土、砖石以及混凝土废料,其胶凝材料含量较低,且胶凝性能也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难以达到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相同硬化效果,因而需要采用其他辅助手段提高非承重墙体的性能,而且制备周期较长,生产成本较高。
现有技术例如公开号为CN11008043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掺入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墙体及施作方法”,该专利技术制备的墙体由带FRP纤维布斜撑的钢筋骨架和掺入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组成,即通过FRP纤维布和掺入玄武岩纤维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是该工艺组装带FRP纤维布斜撑的钢筋骨架时较为复杂且掺入玄武岩纤维显著增加了制备成本;例如专利号为CN10264437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该专利制备墙体时无需拆除模版,省时省力,同时使模版成为墙体的一部分,借助模板支撑力提高了墙体性能,但是,模板成本较高,无法重复利用,每次浇注时均需要重新购进材料组装模版,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建筑固废混凝土建筑非承重墙体的现浇方法,并使其能够在达到较高的安全施工要求和建筑非承重墙体的现浇要求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墙体的制作效率,节约成本,从而使建筑固废混凝土得到普遍推广使用,已经成为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建筑固废混凝土建筑非承重墙体的现浇方法,在达到较高的安全施工要求和建筑非承重墙体的现浇要求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墙体的制作效率,节约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建筑固废混凝土建筑非承重墙体的现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制固定构造柱钢筋笼;
S2:根据所述步骤S1得到的预制固定构造柱钢筋笼安装非承重墙体模板;
S3:采用泵送方式,直接将建筑固废混凝土浇注到所述步骤S2得到的非承重墙体模板内部,得到模板保护非承重墙体;所述建筑固废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建筑固废骨料70~85份、水泥8~18份、生石灰0.8~1.8份、助剂0.8~1.8份和水10~15份;所述助剂包括减水剂、膨胀剂和悬浮剂;
S4:对所述步骤S3得到的模板保护非承重墙体进行墙体养护,得到养护墙体;所述墙体养护包括每隔1.5~2.5小时进行对模板保护非承重墙体洒水,所述洒水次数为2~6次;
S5:将所述步骤S4得到的养护墙体中的模板拆除,得到非承重墙体;所述的模版拆除的时机为浇注完成后的7~10小时。
优选的,所述预制固定构造柱钢筋笼之前还包括依次进行的进行现场预处理和测量放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云国,未经周云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86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