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渗吸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29083.7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1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垒垒;王克亮;李根;苏禹;张伟;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兰州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04 | 分类号: | G01N13/04 |
代理公司: | 大庆博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3223 | 代理人: | 李淑敏 |
地址: | 163319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实验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动态渗吸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它包括油水装置、细管量具、渗吸液入口螺纹帽,油水装置包括动力马达、岩样支撑台、外围容器、中心容器、外螺纹支架,外围容器为有底面的敞口筒体,中心容器居中置于外围容器中,隔板以圆周阵列形式均匀分布,中心容器悬空固定在隔板上,中心容器下端口与外围容器相通,相邻两个隔板之间设置外螺纹支架,岩样支撑台设置于外螺纹支架中心,岩样支撑台下方设置动力马达;细管量具由岩样容器、刻度管、渗吸液入口一体构成,岩样容器旋紧在外螺纹支架上。本发明将多个饱和油的岩样一次性进行多组动态渗吸实验,利于平行对比不同扰动条件下的动态渗吸效果,研究裂缝中驱替液的流动对渗吸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渗吸开发技术研究,具体涉及一种动态渗吸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因基岩的低渗透性导致原油在其内部流度极低,驱油设备承压上限导致常规驱油技术难以达到原油流动的平均启动压力,开发效果差。渗吸是描述以毛管力为主要动力,使润湿相液体在多孔介质中置换另一种非润湿相液体的过程。该现象广泛存在于石油、滴灌、建筑等工程行业。随着国家对低渗透、特低渗透等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重视逐年加强,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方向的研究项目逐年增加,油田企业对非常规油气开发补贴等优惠政策力度也逐年加大。油层中的渗吸现象主要体现在毛细孔道中两相非互溶流体自发运移的过程中。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自身微裂缝、小孔喉及裂缝孔喉中油水两相普遍存在的特点,使渗吸现象在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渗吸采油技术逐渐成为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主攻方向。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加入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吸机理及实验方法的研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吸过程可分为两大类——静态渗吸(关井渗吸)和动态渗吸(驱替渗吸)。目前绝大多数文献对静态渗吸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渗吸瓶实验法结合岩心试样的核磁共振及岩心切片的CT扫描获得静态渗吸岩样中的油水在大、小孔喉中的数量分布和静态渗吸采收率等信息。涉及动态渗吸的文献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动态渗吸实验装置,这种动态渗吸实验装置用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动态渗吸的实验研究;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种动态渗吸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动态渗吸实验装置包括油水装置、细管量具、渗吸液入口螺纹帽,油水装置包括动力马达、岩样支撑台、外围容器、中心容器、外螺纹支架,外围容器为具有底面的敞口筒体,中心容器居中设置于外围容器中,隔板以圆周阵列形式均匀分布外围容器与中心容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中心容器通过其外壁悬空固定在隔板上,中心容器下端口与外围容器相通,相邻两个隔板之间均设置一个外螺纹支架,外螺纹支架设置在外围容器的底面上,岩样支撑台设置于外螺纹支架的正中心,岩样支撑台的正下方设置动力马达,动力马达由转动轴心和叶片组成;细管量具由岩样容器、刻度管、渗吸液入口一体构成,岩样容器开口向下,渗吸液入口开口向上,岩样容器、渗吸液入口通过刻度管相连通,岩样容器旋紧在外螺纹支架上,渗吸液入口螺纹帽旋紧在渗吸液入口上。
上述方案中隔板有六个,六个隔板均匀分布在外围容器与中心容器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外螺纹支架有六个,六个外螺纹支架以圆周阵列的形式均匀分布;岩样支撑台有六个,六个岩样支撑台以圆周阵列的形式均匀分布;动力马达有六个,六个动力马达以圆周阵列的形式均匀分布。
上述方案中岩样支撑台由支架和台面组成,支架三向对称支撑水平台面,用于支撑岩样。
上述方案中外围容器中为渗吸液,中心容器中为分层的模拟油和渗吸液,模拟油在上层,渗吸液在下层。
上述方案中渗吸液入口与渗吸液入口螺纹帽通过螺纹、密封垫片连接密封;岩样容器开口与外螺纹支架通过螺纹、密封垫片连接密封。
上述动态渗吸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
(1)先后向中心容器加入渗吸液和模拟油,使油水界面稳定在中心容器内壁竖直方向的中间偏上位置,并确定外围容器中没有模拟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兰州城市学院,未经东北石油大学;兰州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90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区块链跨链交易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农业用自动撒化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