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升阻比中型无人机的整流罩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29420.2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3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梁阳;王晨先;王靖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7/00 | 分类号: | B64C7/00;B64C3/58;B64C1/26;B64C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 11359 | 代理人: | 王冬;韩威威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升 中型 无人机 整流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升阻比中型无人机的整流罩结构。所述整流罩结构设置在机翼的翼根处,连接所述机翼翼根和机身,采用小角度的倒角整流;所述机身和机翼间的夹角大于90°。本发明提供的整流罩结构位于机翼和机身的结合部,其流线型的外形将机翼和机身相交处封闭起来,起到对接翼身和减小空气阻力的双重作用。本发明通过曲面创成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整流罩形式,并通过数值仿真计算进行气动分析和风洞验证后选取了工艺性和整流效果较好的整流罩外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的整流罩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飞行设备中,飞机、火箭、卫星等都会增加整流罩,用于减少飞行设备暴露在外的阻力,调整气流的影响。飞行设备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气流,易对发动机和内部组件造成一定的损伤。整流罩的增加,可有效缓解上述损伤。
同样,无人机在执行任务中,会遇到各种工作环境;在气流的影响下,会直接影响无人机的飞行效果和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无人机,针对无整流罩时飞机失速较早,全机干扰阻力较大,进行了整流罩的外形设计与改进,提供一种高升阻比中型无人机的整流罩结构。
所述整流罩结构设置在机翼的翼根处,连接所述机翼翼根和机身,采用小角度的倒角整流;所述机身和机翼间的夹角大于90°。
其中,所述整流罩结构包括:前端的前缘整流结构,中段的展向整流结构和后端的中后段整流结构。
本发明所涉及的″前″″后″为相对位置;不做特定说明的话,机头为″前″,机尾为″后″。
本发明提供的整流罩结构位于机翼和机身的结合部,其流线型的外形将机翼和机身相交处封闭起来,起到对接翼身和减小空气阻力的双重作用。
所述整流罩结构分为三部分;其中,所述前缘整流为弧线结构;主要针对的是翼身相接处流动的粘性效应,通过让机翼和机身在机翼前缘处平滑过渡,可以消除因机身附面层不能持续增长而产生的气流分离,从而大大减小阻力。所述展向整流结构是对翼身接合部型面进行平缓过渡,达到减弱翼身附面层掺混的目的。所述中后段整流结构通过改变中后段翼身接合部型面的曲率,避免了流管截面积的急剧扩张和较大的逆压梯度,减小了流动分离的区域,降低了全机阻力。
其中,整流罩结构能增大机翼和机身的接触面积,使其连接处平缓过渡;所述机身和机翼间的夹角大于90°。可采用较小的倒角整流。
其中,所述整流罩结构平缓了机身和机翼的过渡;连接机翼翼根和机身,但并没有包覆整个机翼。
其中,所述整流罩结构与机身接触的截面面积是机翼与机身接触的截面面积的3.3~3.7倍。
其中,所述整流罩结构与机身的接触面积为0.28~0.32m2。
其中,所述机翼与机身接触面积为0.08~0.09m2。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的,所述前缘整流结构的长度为380~420mm,所述展向整流结构的长度为300~340mm,所述中后段整流结构的长度为150~170mm。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的,所述整流罩结构的厚度为220~280mm。
为了提高整流罩结构对无人机的整流减阻效果;本发明进一步优化其整流罩结构的三部分。
其中,所述前缘整流结构的前缘后掠角为38~42°;前缘延伸长度为360~380mm,前缘半径为350~360mm,展向长度为290~310mm;
优选的,所述前缘整流结构的前缘后掠角为40°;前缘延伸长度为370mm,前缘半径为355mm,展向长度为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航天宇长鹰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94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