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咯异喹啉聚集诱导的荧光分子探针及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0361.0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4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邹宏斌;李进彪;张帅众;劳嘉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21/16 | 分类号: | C07D221/16;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赵杭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喹啉 聚集 诱导 荧光 分子 探针 制备 应用 | ||
1.一种吡咯异喹啉聚集诱导的荧光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吡咯异喹啉类衍生物的结构如下:
。
2.权利要求1所述吡咯异喹啉聚集诱导的荧光分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a)在无水四氢呋喃中,4-氯苯甲酰氯在甲基溴化镁催化下与1H-吡咯反应生成M1;
b)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中间体M1在氢化钠的催化下与溴乙腈反应生成中间体M2;
c)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中间体M2在叔丁醇钾的催化下,用醋酸、间氯过氧苯甲酸、碘甲烷处理反应体系分别得化合物I-1、I-2、I-3;
d)在2,4-二氧六环中,化合物I-2、I-3在四(三苯基膦)钯和叔丁醇锂的催化下与(4-(二苯氨基)苯基)硼酸反应分别得化合物I-4、I-5;
合成路线如下: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1H-吡咯溶于无水四氢呋喃并在50℃下逐滴滴加到甲基溴化镁正己烷溶液中,滴加完成后,溶液再回流30分钟,然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逐滴加入溶解于无水四氢呋喃中的4-氯苯甲酰氯,室温下反应过夜,薄层色谱监测原料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倒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中并用乙酸乙酯和萃取,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所得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中间体M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中间体M1溶于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0℃下加入NaH,将反应液在0℃下搅拌反应30分钟后,逐滴加入溶于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溴乙腈,将反应液缓慢升至室温并再搅拌2小时,将反应液逐滴加入冰水中,过滤,残渣用乙醇中重结晶得中间体M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中间体M2溶于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5℃下加入叔丁醇钾,在-5℃下搅拌混合物5分钟后,向反应液中分别加入醋酸、间氯过氧苯甲酸、碘甲烷使反应猝灭并在室温下再搅拌反应10分钟,薄层色谱监测原料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倒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和萃取,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所得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分别得白色固体I-1、绿色固体I-2、淡黄色固体I-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将化合物I-2或化合物I-3、(4-(二苯胺基)苯基)硼酸、四(三苯基膦)钯和叔丁醇锂溶液在2,4-二氧六环中搅拌回流反应36小时,薄层色谱监测原料反应完全后,反应液倒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和萃取,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所得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分别得红色固体I-4或绿色固体I-5。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咯异喹啉聚集诱导的荧光分子在制备用于细胞脂质滴荧光标记和成像的荧光探针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荧光分子探针直接或溶解在溶液中,再加入含有细胞的培养基中,所述荧光探针被细胞摄取并在脂质滴处聚集,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荧光,从而完成对细胞中脂质滴的标记和成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探针的工作浓度为0.1μmol/L至1mol/L。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紫外光波长为200nm至5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03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