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1951.5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6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牟文君;戴华鑫;林俭;何伟;卓思楚;范建立;宋纪真;张仕祥;奚家勤;翟振;郭建华;王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40 | 分类号: | A01N43/40;A01N43/16;A01N43/80;A01P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郭佳效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青枯病 杀菌 组合 杀菌剂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杀菌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应用。该杀菌组合物由氟啶胺和增效杀菌剂组成,所述增效杀菌剂选自春雷霉素、噻霉酮中的一种;氟啶胺和春雷霉素的质量比为1:80;氟啶胺和噻霉酮的质量比为1:(55‑80)或4:1。本发明的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杀菌组合物,氟啶胺具有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活性,氟啶胺与春雷霉素、噻霉酮按一定比例复配时,在青枯病防治方面具有增效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杀菌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毁灭性土传维管束病害,病原菌分布范围广泛,可侵染烟草、番茄、马铃薯等50余科的数百种作物(Middleton and Hayward,1990,Seo et al.,2012)。青枯病菌从植株根部或伤口侵染,侵入木质部维管束并快速通过维管系统进入植物地上部分,对茄科作物危害尤为严重。烟草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烟地连作年限的不断增加,烟草青枯病流行和蔓延的速度加快,严重田块发病率达100%,已成为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烟草青枯病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和环境适应能力,菌系复杂,危害严重又难以防治,是烟草生产中的重要限制因素,其有效的防治措施一直是生产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生产上对青枯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由于不同的防治方法均存在着局限或制约,且细菌性青枯病与真菌、卵菌病害常混合发生,因此对青枯病的防治仍无十分有效的措施。
化学药剂以其高效、速效的特点在该病害的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已登记用于青枯病防治的药剂除生防菌外,仅有8个非高效药剂,主要为中生菌素、噻菌铜、氯化苦、噻森铜、氯尿·硫酸铜、三氯异氰尿酸、甲霜·恶霉灵和甲霜·福美双,药剂品种十分有限(中国农药信息网,张幸,2018)。
申请公布号为CN10766804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复配杀菌剂,由四霉素和氟啶胺按质量配比3:1组成。目前,尚缺少对青枯病防治效果优异的化学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杀菌组合物,可有效防治青枯病。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杀菌剂。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杀菌剂在防治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方面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杀菌组合物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杀菌组合物,由氟啶胺和增效杀菌剂组成,所述增效杀菌剂选自春雷霉素、噻霉酮中的一种;氟啶胺和春雷霉素的质量比为1:80;氟啶胺和噻霉酮的质量比为1:(55-80)或4:1。
氟啶胺(fluazinam)是由日本石原株式会社研制的保护性杀菌剂(Anema et al.,1992),为吡啶胺类化合物中的代表性药剂,高效低毒,防治谱广泛,2008年在我国获得农药登记,对烟草黑胫病菌、根肿菌及无性型真菌类的大部分植物病原菌及螨类都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和防效(Matheron and Porchas,2000,Donald et al.,2001,牟文君等,2018)。
氟啶胺自上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以来,尚未见单独对氟啶胺产生抗性的田间菌株,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病原真菌对氟啶胺的抗药性发展缓慢。且氟啶胺与其它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可以用来治理已有的抗药性风险(Korolev et al.,2011,Ziogaset al.,2006,Kalamarakis et al.,2000)。氟啶胺在我国的登记对象为辣椒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和大白菜根肿病,近年来其防治对象、使用频次和防治面积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得到逐年递增,但仍主要以真菌、卵菌为主,尚未应用于细菌病害的防治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1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