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喷无纺布加工生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1958.7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8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张细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龙 |
主分类号: | D06H7/04 | 分类号: | D06H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609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纺布 加工 生成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喷无纺布加工生成系统,包括底座、安装侧板、转动柱、张紧机构、卷绕机构、传动机构、支撑机构和切割机构,底座上端面上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侧板,底座前侧的安装侧板后端面上通过转动配合设置有转动柱,安装侧板之间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张紧机构和卷绕机构,且卷绕机构与张紧机构前侧通过传动机构相连接,转动柱后侧与卷绕机构后侧通过支撑机构相连接,底座上端面右侧设置有切割机构;本发明能够解决使用现有无纺布分切机械对熔喷无纺布进行分切处理时存在的:对熔喷无纺布进行分切的效率效果较差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熔喷无纺布加工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等,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按生产方式区分又分为水刺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等,其中熔喷无纺布通常是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所生产的,纤维直径可以达到1~5微米。熔喷无纺布具有空隙多、结构蓬松、抗褶皱能力好等特点,这些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能够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可用于空气、液体过滤材料、隔离材料、吸纳材料、口罩材料、保暖材料、吸油材料及擦拭布等领域,因此我国现有市场内具有大量生产熔喷无纺布的企业,熔喷无纺布的生产工艺过程为:聚合物喂入、熔融挤出、纤维形成、纤维冷却、成网和加固成布,刚经过加固成布的熔喷无纺布通常会被卷绕在卷绕筒外形成熔喷无纺布卷,使得卷绕后的熔喷无纺布卷方便运输储存,然而刚生产出的熔喷无纺布卷通常会较宽,因此需要对熔喷无纺布卷进行分切,使一卷熔喷无纺布能够被分切为多个较窄的熔喷无纺布卷,使得较窄的熔喷无纺布卷能够便于运输储存,因此对较宽的熔喷无纺布卷进行分切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对成卷的熔喷无纺布进行分切处理时,通常是采用无纺布分切机械对其进行分切处理,然而在此过程中通常具有以下问题:
1.现有无纺布分切机械通常是将熔喷无纺布卷连带其内侧的卷绕筒一起进行切断,然而在此过程中通常会对熔喷无纺布卷造成挤压,使得熔喷无纺布卷容易在挤压的过程中因被挤压变形而受到损伤,且卷绕筒在被切断的过程中也容易对无纺布造成损伤,导致了因对较宽的熔喷无纺布进行分切而降低了熔喷无纺布的质量,使得现有无纺布分切机械对较宽的熔喷无纺布进行分切处理的效果较差;
2.现有无纺布分切机械在完成对熔喷无纺布的分切后,通常需要手动将经过分切后较窄的熔喷无纺布卷依次手动取下,然而手动取下分切后的熔喷无纺布卷的过程降低了对熔喷无纺布进行分切处理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熔喷无纺布加工生成系统,包括底座、安装侧板、转动柱、张紧机构、卷绕机构、传动机构、支撑机构和切割机构,底座上端面上前后对称设置有安装侧板,且位于底座后侧的安装侧板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弧形槽,位于底座前侧的安装侧板左侧后端面上通过转动配合设置有转动柱,且安装侧板之间位于转动柱右侧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张紧机构和卷绕机构,且卷绕机构与张紧机构前侧通过传动机构相连接,转动柱后侧与卷绕机构后侧之间通过支撑机构相连接,底座上端面右侧设置有切割机构;
所述的卷绕机构包括安装前板、承托柱、驱动电机、主动带轮、推料板、环形气囊、推料支链、防滑条和卷绕环,底座上端面右侧前端设置有安装前板,安装前板左侧开设有圆形槽,圆形槽内通过转动配合设置有承托柱,承托柱前端穿过安装前板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底座上端面上,承托柱外侧面上从前往后依次套设有主动带轮、推料板和环形气囊,主动带轮与传动机构相连接,推料板右侧设置有推料支链,环形气囊外侧面上均匀纵向设置有锯齿形结构的防滑条,防滑条外侧面上均匀套设有卷绕环,且推料板左侧开设有与卷绕环内径相对应的圆槽,且承托柱位于圆槽内,承托柱后侧与支撑机构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龙,未经陈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19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