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滤液池的防溢流电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2239.7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0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萍;王静平;漆小敏;张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23/80 | 分类号: | G01F23/80;G05D9/12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端木传斌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滤液 溢流 电气 系统 | ||
1.一种用于滤液池的防溢流电气系统,包括滤液池和溢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控芯片、AD转换模块、报警模块、显示模块和智能控制电路模块,滤液池和溢流管中均设置有采集模块,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AD转换模块与中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中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中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另与报警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抽液模块的一端设置在滤液池中,报警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智能控制电路模块与抽液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滤液池的防溢流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芯片是AT89C52单片机,AT89C52单片机外围设置有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连接;所述采集模块是由水位传感器和水浸传感器组成,水位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滤液池内壁的中部,并且水位传感器的探测端伸入滤液池中,水浸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溢流管的入口端;水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转换模块与所述中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水浸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设置降压稳压电路与所述中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滤液池的防溢流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D转换模块是一个AD转换器,AD转换器的型号为ADC0809,所述水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ADC0809与所述中控芯片的输入引脚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滤液池的防溢流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稳压电路是一个三端稳压器、多个用于降压的单向二极管、一个输入滤波电容和一个输出滤波电容组成,多个单向二极管依次串联,相邻的两个单向二极管负极接正极依次串联,所述水浸传感器的一个点电位通过输入滤波电容的一个点电位与首端单向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末端单向二级管的负极与三端稳压器的输入引脚相连,三端稳压器的接地端接地,三端稳压器的输出引脚通过输出滤波电容的一个点电位与所述中控芯片的输入引脚连接,水浸传感器的另一个点电位通过输入滤波电容的另一个点电位及输出滤波电容的另一个点电位与中控芯片的输入引脚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滤液池的防溢流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是为一个声报警电路和光报警电路,声报警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中控芯片的信号输出引脚连接,光报警电路另与中控芯片的信号输出引脚连接,光报警电路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智能控制电路模块与所述抽液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滤液池的防溢流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报警电路是由一个第一定值电阻、一个三极管、一个蜂鸣器和第一电源组成,中控芯片的输出引脚通过第一定值电阻及三极管与蜂鸣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蜂鸣器的信号输出端接地,三极管另与第一电源相接。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滤液池的防溢流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报警电路是由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一个第二定值电阻和第二电源组成,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中控芯片的输出引脚相连,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二定值电阻与第二电源相连,红外发光二极管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智能控制电路模块与所述抽液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滤液池的防溢流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电路模块是由一个光电耦合器和一个不透光的密闭壳体组成,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与光电耦合器均设置在密闭壳体中,光电耦合器设置在所述抽液模块的线路中。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滤液池的防溢流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模块是由一个抽液泵和第三电源组成,第三电源的电源输出端通过所述光电耦合器与抽液泵的电机电源输入端连接。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滤液池的防溢流电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为一个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的信号输入引脚与所述中控芯片的信号输出引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22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