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2582.1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4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钟华;陈琴;朱勤;陶奕瑾;寸青;杨文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A61N5/0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032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开角型 青光眼 生物 调节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及使用方法,通过设定左右眼视镜相对发光视点亮度为600‑800nm波长的近红外光,激活青光眼患者眼部细胞内光感受器,促使光能转化为代谢能,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为患者的视力恢复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一方面通过照射眼球睫状体部,减少房水生成及促进房水回流,降低眼压,另一方面,低剂量红光照射可能减少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及促进损伤视神经的修复,此外,视神经的神经元需要高能量线粒体ATP来满足组织的需求,且对葡萄糖消耗或能量缺乏、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非常敏感。近红外光可促进线粒体损伤修复,提高线粒体功能,在视神经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设备,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常伴有眼压升高、视神经盘特征性凹陷和典型视野缺损的慢性变性疾病。不可逆的功能和解剖改变被视为不同危险因素的直接后果,特别是眼压升高。在40岁的人群中,POAG的患病率为2%。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7000万人受到影响。目前POAG的治疗方案包括局部用药和外科手术,目的是将眼压降至假定的个人目标值。虽然这些疗法可能会减缓青光眼的进展,但它们不能防止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因此,POAG仍然是世界上第三大最常见的失明原因,给医疗保健和社会制度带来了重大负担。在过去的十年中,青光眼药物的可用性和激光小梁成形术的使用有所增加,而侵入性切口手术也随之减少;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微创青光眼手术,填补了保守医疗管理和大切口手术之间的空缺。
1. 内窥镜下激光睫状体光凝术(ECP):ECP在内窥镜直视下观察到睫状突,通过微小切口使激光探头伸入眼内,针对睫状体精确控制激光能量实施治疗,因此理论上ECP可以使治疗操作更精准,通过减少房水分泌而降低眼压。ECP对睫状体的破坏较小,又可避免邻近组织的损伤和眼球萎缩,减轻了术后炎症反应,也降低了低眼压的风险。相较于MIGS的其他术式,ECP可应用于早中期、进展期和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但ECP手术治疗后可有部分睫状体恢复房水分泌的功能,眼压再次升高,患者可能需要重新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或再次施行ECP手术。
2.高强度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 UCP 对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均可适用,在疾病的早期或晚期阶段均可施行,尤其适用于药物或手术不能控制的难治性青光眼。 同时该手术可以与其他手术联合,且可重复应用。UCP术后部分患者在1-2周内感到视物模糊,但很快恢复。该技术适应证广泛、精准、安全无切口、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恢复迅速、无眼内感染的风险、患者术后疼痛反应轻。 如患者第一次治疗后仍然高眼压,或随时间治疗效果逐渐减弱,如有必要可重复超声治疗。
MIGS和传统滤过性手术相比,更为简单高效,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并发症相对减少而避免了复杂手术的风险, 成为青光眼手术未来发展方向。由于新技术在我国临床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还需要做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等进行临床探索,探索每种手术成败的因素,同时,既往所有青光眼治疗手术,均只能通过降低眼内压,缓解视神经萎缩速度,而无法保护视神经、更无法逆转视神经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通过设定治疗仪的左右眼视镜相对发光视点亮度为600-800nm的近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160-190秒,激活青光眼患者眼部细胞内光感受器,促使光能转化为代谢能,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为患者的视力恢复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视点为630nm±10nm的近红外光。
本发明创造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2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断线检测架
- 下一篇:从褐藻中提取高纯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