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花生油折光指数的数学模型和高油酸花生的检测方法及鉴定仪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2987.5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1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淮东欣;廖伯寿;雷永;吴洁;薛晓梦;晏立英;陈玉宁;王欣;康彦平;王志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G01N30/02;G01N30/06;G01N30/68 |
代理公司: | 深圳智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6 | 代理人: | 崔艳峥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生油 折光 指数 数学模型 油酸 花生 检测 方法 鉴定 | ||
本发明基于花生油折光指数与温度和油酸含量显著负相关的原理,建立了一种花生油酸含量与折光指数的数学模型,提供了一种高油酸花生鉴定的检测方法,并开发了一款便携式高油酸花生鉴定仪。检测方法具有高准确率,准确率可达100%,仪器的研制填补了低价、便携式高油酸花生检测仪的市场空白,实现了花生样品的随到随测,为促进高油酸花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花生品质速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油酸含量与折光指数的数学模型、高油酸花生的检测方法以及便携式高油酸花生鉴定仪。
背景技术
花生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之一。高油酸花生是指油酸含量超过75%的花生,与普通花生相比,其油酸含量从35%-65%提高到了75%-82%,而亚油酸含量从25%-40%降低至5%以下,同时棕榈酸从12%-14%下降至5%-7%,其脂肪酸配比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且高油酸花生抗氧化能力强,延长了产品的货架寿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加工企业的喜爱。然而高油酸花生与普通花生并不能用肉眼区分,必须借助于仪器检测花生的油酸含量,为高油酸花生的鉴定带来了困难。
目前,高油酸花生的鉴定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和近红外光谱法,这两种方法分别需使用气相色谱仪和近红外光谱仪来完成。这两台仪器价格均在20万元以上,属于高精密仪器,需固定场所安放、使用,检测成本高。而随着高油酸花生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高油酸花生的检测不再仅仅局限于科研单位和大型企业,许多中小型花生种子生产企业及收购企业也需要对其高油酸花生的纯度进行鉴定,但是上述两种仪器价格昂贵,难以满足中小型花生生产、加工企业的需求。
高油酸花生的检测一般是通过研究花生油的折光指数与油酸含量的关系来达到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温度也会对花生油的折光指数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花生油酸含量的检测。虽然前人的研究也引入了温度这一变量,但是都是记录的环境温度,并不是油样的温度,而且同一时间段内环境温度变化不会很大,适用性不够广。此外,花生样品的多样性以及数量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如果只采用单一或少数品种的花生或只用有限数量的花生样品进行研究,得出来的研究结果就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以及高度的准确性。而且前人仅分析了花生油折光指数与油酸含量的关系,并没有建立数学模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基于折光指数与油酸含量负相关的原理,系统分析了花生油折光指数与温度和其油酸含量的关系,建立了依据折光指数鉴定高油酸花生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提出了一种快速鉴定高油酸花生的检测方法并将该模型植入数字显示折光仪中开发出了一种便携式高油酸花生鉴定仪。
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花生油酸含量与折光指数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花生油样品,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花生油样品的折光指数,建立温度与花生油折光指数的标准曲线方程;
S2:取多种花生油样品,建立标准温度下花生油的油酸含量与花生油折光指数的标准曲线方程;
S3:整合步骤S1中所述温度与花生油折光指数的标准曲线方程与步骤S2中所述标准温度下花生油的油酸含量与花生油折光指数的标准曲线方程,获得花生油酸含量与折光指数的数学模型。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花生油样品包含普通油酸花生油样品及高油酸花生油样品。选用的花生油样品来自不同种质的花生,遗传背景各异,能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温度与花生油折光指数的标准曲线方程的建立过程为:选取花生油样品中的普通油酸花生油样品和高油酸花生油样品,测量不同温度下的花生油折光指数,拟合出温度与花生油折光指数的标准曲线方程。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花生油酸含量与花生油折光指数的标准曲线方程的建立过程为:取多种花生油样品,在标准温度下,测定所述花生油样品的折光指数,拟合出花生油酸含量与花生油折光指数的标准曲线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29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横机的双层牵引罗拉装置
- 下一篇:可调式稳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