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3185.6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6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丁浩轩;常正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金凯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2/00 | 分类号: | C04B22/00;C04B24/00;F25D31/00;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肖智斌 |
地址: | 044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高效 水剂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制备工艺,由框体、冷凝腔、驱动气缸、两个密封式冷凝装置、两个输送装置、注入腔、密封块、齿条板配合完成的作业,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的降温方式往往将减水剂堆积在一旁进行自然冷却降温,但是这种方式降温效率较低,大大延长了工作时间,且堆积过程中,内部的减水剂产生的热气难以散出,当表层减水剂温度降低后,内部的减水剂的温度仍较高,人们需要定期的翻动,翻动过程中翻动用的工具可能对减水剂表面造成损伤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水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减水剂是一种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是新型建材支柱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减水剂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加热混合,因此生产出来的减水剂温度较高,需要进行冷凝后才能使用。
传统的降温方式往往将减水剂堆积在一旁进行自然冷却降温,但是这种方式降温效率较低,大大延长了工作时间,且堆积过程中,内部的减水剂产生的热气难以散出,当表层减水剂温度降低后,内部的减水剂的温度仍较高,人们需要定期的翻动,翻动过程中翻动用的工具可能对减水剂表面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制备工艺,可以解决传统的降温方式往往将减水剂堆积在一旁进行自然冷却降温,但是这种方式降温效率较低,大大延长了工作时间,且堆积过程中,内部的减水剂产生的热气难以散出,当表层减水剂温度降低后,内部的减水剂的温度仍较高,人们需要定期的翻动,翻动过程中翻动用的工具可能对减水剂表面造成损伤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制备工艺,其使用了一种冷凝设备,该冷凝设备设备包括框体、冷凝腔、驱动气缸、两个密封式冷凝装置、两个输送装置、注入腔、密封块、齿条板,采用上述冷凝设备对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制备工艺如下:
S1、干燥:对喷淋而下的雾状减水剂进行高温干燥处理,从而形成颗粒状的减水剂;
S2、循环式冷凝:将步骤S1加工而成的减水剂输入到冷凝腔内,通过驱动气缸带动齿条板下降,在齿轮齿条的作用下带动两个密封板相向角度调节直至对冷凝腔的上端密封,此时,连通管与转动后的转动柱相通,气泵吹出的冷气通过第一柔性柱、第二柔性柱喷入到冷凝腔内的减水剂从而进行循环式冷凝;
S3、输送式冷凝:冷凝后,向前抽出分隔板,冷凝腔内的减水剂输送到蛇形管内,气泵吹出的部分冷气输送到到分流腔后吹入到蛇形管,从而对下落的减水剂气吹,同时配合降温腔内冷水对蛇形管内部的降温,进而对下落的减水剂进一步冷凝;
S4、打散成型:通过分散机构对冷凝后的减水剂打散处理,形成颗粒分明的减水剂固体颗粒。
框体的上端开设有冷凝腔,冷凝腔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两个密封式冷凝装置,框体下端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两个输送腔,输送腔上安装有输送装置,框体的下端中部开设有注入腔,注入腔上嵌入有密封块,框体的前端安装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顶出端安装有齿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金凯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金凯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31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