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及电池模组加热保型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4069.6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7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3/04 | 分类号: | B05D3/04;G01M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李皓 |
地址: | 201614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加热 装置 监控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及电池模组加热保型监控系统。所述电池模组加热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底部加热组件、模组支撑组件和侧部加热组件。底部加热组件包括被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支撑底座的底部加热板。模组支撑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底部加热组件两侧的模组支撑块。侧部加热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模组支撑组件的两侧的加热侧板,其中加热侧板内沿底部加热组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气流通道,加热侧板的内侧面的导热型软性黏合材料件设置有连通气流通道的出气口,气流通道的进气口通过进气通道连通气源。通过在进气通道设置测压元件,能够在加热时有效监控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监控电池模组的受热是否均匀,从而有效确保加热固化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以及一种电池模组加热保型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模块领域中,电芯与侧板主要靠胶水粘接来满足结构要求,而此工艺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胶水固化慢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导致模组的装配结构强度常出现不符合标准的问题。例如:侧板与端板焊接完成后由于胶水没有固化,侧板会向外鼓胀,使得侧板与电芯之间的粘合强度减小,进而使得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冲击可能会导致电芯下落,另一方面电芯受到自身重力也可能会造成模组底部平面度不合格。所以在焊接前会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固化。
常规的加热固化工艺是通过在支撑底座上设置成对的导轨以及与导轨相配合的加热侧板,待加热的电池模组被放在导轨的中间。在加热时,加热侧板沿导轨正对电池模组移动,来夹紧电池模组的两侧面,进行加热。
然而,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无法有效监控加热侧板是否完全夹紧电池模组的侧面,也就无法确保电池模组的受热是否均匀。另外,有些电池模组的侧面设置有筋条,相对应的加热侧板需要切槽以避让这些筋条,导致加热侧板上的导热材料因接触面积过小而容易脱落,这种情况也很容易造成加热侧板与电池模组的贴合不紧密,进而导致加热固化不合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以及一种电池模组加热保型监控系统,通过在加热侧板内设置气流通道,并在导热型软性黏合材料件的内侧面设置多个出气口,当气源通过进气通道进入气流通道内时,通过进气通道内设置的测压元件能够实时监控对应气流通道内的气压,从而有效监控加热侧板与电池模组侧面的贴合是否紧密,确保对电池模组的加热的合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通过在支撑底座设置至少四对直线导轨以分别供至少两对加热侧板定向移动,能够同时加热至少两组电池模组,有效提高加热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通过设置多排气流通道,并在每排气流通道设置多个出气口,能够全面监控加热侧板与电池模组的之间贴合情况,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电池模组的加热监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通过使多排气流通道共用一个测压元件能够有效监控加热侧板对电池模组的加热情况,并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通过在多排气流通道分别设置一个测压元件,在有效监控加热侧板对电池模组的加热情况的同时,还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快速查找加热侧板的不合格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通过在进气通道设置调压阀能够灵活调整所供气体的压力,从而适用于多种规格压力的加热监控。
为实现本发明以上至少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用于加热一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加热装置包括:
支撑底座;
底部加热组件,其中所述底部加热组件包括底部加热板,所述底部加热板被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以能够加热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40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