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列车减阻降噪的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4280.8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振旭;姚永芳;郭迪龙;杨国伟;王梦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1D17/02 | 分类号: | B61D17/02;B61F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列车 减阻降噪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减阻降噪的控制装置,所述高速列车包括设置在每节车厢底部的转向架,沿所述高速列车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转向架的至少迎风一侧设有向所述高速列车车顶一侧凹陷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转向架之间的间隔在预设范围内,所述导流槽至少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车厢底部所在平面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本发明利用在高速列车转向架前设置导流槽的流场控制方式,实现对转向架及周围区域流场的干扰控制,实现高速列车整车减阻和减噪,降低列车能耗,提高列车的环境友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列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速列车减阻降噪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些年,中国高速列车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复兴号的运行速度达到了350km/h。对于8编组列车,以CRH3为例转向架系统气动阻力占列车总气动阻力的27.4%,且第一个转向架的气动阻力远大于其他转向架。在气动噪声上,当高速列车运行速度超过300km/h时,气动噪声就会占据主导地位,转向架部位存在着表面结构变化的不连续性,气流流经该部位时产生流动分离和较强的流体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气动噪声,这部分噪声在高速列车噪声中占有较大比例。将被动控制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高速列车转向架舱设计,在高速列车转向架前设置导流槽,通过改变转向架及其周围的流场和声场特性,实现高速列车整车减阻和减噪控制,以期降低高速列车室内和室外噪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列车减阻降噪的控制装置,实现高速列车整车减阻和减噪。
本发明的提供的高速列车减阻降噪的控制装置,所述高速列车包括设置在每节车厢底部的转向架,沿所述高速列车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转向架的至少迎风一侧设有向所述高速列车车顶一侧凹陷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转向架之间的间隔在预设范围内,所述导流槽至少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车厢底部所在平面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可选的,所述第一夹角为50°-60°。
可选的,沿垂直于所述高速列车的轴线方向上,所述导流槽由所述高速列车的一侧面延伸至另一侧面。
可选的,所述导流槽在第一截面上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第一截面为所述车厢底部所在平面的法平面,且所述第一截面平行于所述高速列车的轴线。
可选的,所述导流槽还包括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车厢底部所在平面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的夹角为钝角。
可选的,沿所述高速列车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转向架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导流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斜面为平直面,或者所述第一斜面为向所述车厢顶部弯曲的曲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斜面为平直面,或者所述第二斜面为向所述车厢顶部弯曲的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高速列车减阻降噪的控制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在高速列车转向架前设置导流槽的流场控制方式,实现对转向架及周围区域流场的干扰控制,实现高速列车整车减阻和减噪,降低列车能耗,提高列车的环境友好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速列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高速列车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42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