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久坐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4357.1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7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乘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G08B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王忠浩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久坐 检测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久坐检测方法,包括通过获取久坐检测设备实时发送的与被测人员对应的人体检测数据,人体检测数据包括人体存在信息以及检测时间;根据人体存在信息判断被测人员是否存在,当被测人员存在时,根据检测时间以及人体存在信息统计被测人员对应的累计存在时间;判断累计存在时间是否达到久坐时间阈值,若是,则控制久坐检测设备发出久坐提醒信息,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人体检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久坐检测方法,实现了对被测人员的久坐状态进行智能检测,及时的发出久坐提醒信息,避免了被测人员长期处于久坐状态,使久坐状态的被测人员可以及时有效的接收到久坐提醒信息,整个检测过程以及提醒过程均无需人工参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久坐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需要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伴随来的是坐在办公室里的非体力劳动的工作,但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常常都是一坐一天,很多年轻人因此患上颈椎病、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栓塞、痔疮、便秘、肥胖等因为久坐导致的疾病。因此对于久坐的检测刻不容缓,目前对于久坐的检测都是当事人自己估算自己久坐的时间长短,从而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久坐,这种当事人自己判断是否久坐的方式容易因当事人忙于工作而遗忘,导致当事人久坐发生后不能及时收到提醒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久坐检测方法,其能解决目前对于久坐的检测都是当事人自己估算自己久坐的时间长短,从而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久坐,这种当事人自己判断是否久坐的方式容易因当事人忙于工作而遗忘,导致当事人久坐发生后不能及时收到提醒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能解决目前对于久坐的检测都是当事人自己估算自己久坐的时间长短,从而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久坐,这种当事人自己判断是否久坐的方式容易因当事人忙于工作而遗忘,导致当事人久坐发生后不能及时收到提醒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能解决目前对于久坐的检测都是当事人自己估算自己久坐的时间长短,从而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久坐,这种当事人自己判断是否久坐的方式容易因当事人忙于工作而遗忘,导致当事人久坐发生后不能及时收到提醒信息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久坐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人体检测,获取久坐检测设备实时发送的与被测人员对应的人体检测数据,所述人体检测数据包括人体存在信息以及检测时间;
统计人体存在时间,根据所述人体存在信息判断被测人员是否存在,当被测人员存在时,根据所述检测时间以及人体存在信息统计被测人员对应的累计存在时间;
久坐判断,判断所述累计存在时间是否达到久坐时间阈值,若是,则控制久坐检测设备发出久坐提醒信息,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人体检测。
进一步地,当被测人员存在且累计存在时间未达到久坐时间阈值时,获取久坐检测设备实时发送的与被测人员对应的动作数据,根据动作数据判断被测人员为微动或运动,当被测人员为微动时,统计被测人员的微动次数以及整体微动过程持续时间,当所述微动次数超过预设微动次数阈值且整体微动过程持续时间超过预设微动持续时间阈值时,发出用于提醒被测人员的防沉迷提醒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微动次数阈值为10次,所述预设微动持续时间阈值为3分钟。
进一步地,当所述当被测人员为运动时,判断被测人员的运动次数是否大于预设运动阈值,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人体检测,若否,则结束任务。
进一步地,当被测人员不存在时,统计被测人员对应的累计离开时间,当累计离开时间超过第一预设时间,结束任务。
进一步地,在久坐判断之前还包括防止误触发,判断累计存在时间是否超过预设触发时间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久坐判断,若否,则返回执行防止误触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乘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乘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43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