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三维设计和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模型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5261.7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6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鲲;张军;王勇;罗云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T17/00;G06F113/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三维设计 激光 输电 线路 模型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三维设计和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模型生成方法,它包括采集电网设备建模标准、规范、模型样例及电网输电线路通用典型设计;建立输电线路三维设计GIM模型;检验生成的输电线路三维设计GIM模型,检验合格后存入标准模型库;利用激光雷达技术采集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建立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模型;基于特征点对输电线路三维设计GIM模型与激光点云模型进行差异化对比;融合输电线路三维设计GIM模型与激光点云模型,得到融合三维设计和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模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真实的反映输电线路设备属性信息,实际运维过程中需查询大量原始设计资料,不能及时有效的指导运维单位对输电线路进行运维等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电线路模型生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融合三维设计和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模型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已在许多重大工程和典型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压输电线路运维领域,由于区域地理环境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检手段难以适应;机载三维激光扫描可以直接获取电力线及其附属设备的几何形态参数,为电力巡检提供了新的手段;现有技术中运维单位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架空输电线路激光雷达扫描体系,掌握了大量电网工程的激光雷达数据,通过激光点云数据自动快速搭建架空输电线路三维模型,能够大幅提高输电线路三维可视化建模速度;但通过激光点云所建的输电线路三维模型存在的问题是对工程各类信息掌握不够全面,不能真实的反映输电线路设备属性信息,实际运维过程中需查询大量原始设计资料,不能及时有效的指导运维单位对输电线路进行运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融合三维设计和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模型生成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激光点云构建输电线路三维模型对输电线路运维进行指导存在的:对工程各类信息掌握不够全面,不能真实的反映输电线路设备属性信息,实际运维过程中需查询大量原始设计资料,不能及时有效的指导运维单位对输电线路进行运维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
一种融合三维设计和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模型生成方法,它包括:
步骤1、采集电网设备建模标准、规范、模型样例及电网输电线路通用典型设计;
步骤2、根据采集的电网设备建模标准、规范、模型样例及电网输电线路通用典型设计建立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导地线、绝缘子、金具及附属设施GIM模型,得到输电线路三维设计GIM模型;
步骤3、根据《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检验生成的输电线路三维设计GIM模型,检验合格后存入标准模型库;
步骤4、利用激光雷达技术采集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建立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模型;
步骤5、基于特征点对输电线路三维设计GIM模型与激光点云模型进行差异化对比,若判断结果无差异,则将输电线路三维设计GIM模型与激光点云模型进行融合;若判断结果有差异,则先查出差异部分,并查找施工图图纸及施工现场资料,找出差异原因并修改相应模型;
步骤6、融合输电线路三维设计GIM模型与激光点云模型,得到融合三维设计和激光点云的输电线路模型。
步骤3所述检验生成的输电线路三维设计GIM模型的方法包括:
步骤3.1、检验模型建立方法是否符合建模规范的要求;
步骤3.2、检验模型属性信息是否符合建模规范模型参数信息表的要求;
步骤3.3、步骤3.1和步骤3.2均满足要求,则检验合格。
步骤4所述利用激光雷达技术采集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数据,建立输电线路激光点云模型的方法包括:
步骤4.1、根据输电线路的特点,制定无人机飞行技术路线,通过激光雷达对输电线路进行数据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52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