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针刺机构及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6108.6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2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辉;张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 |
地址: | 2151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刺 机构 安全 静脉 留置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防针刺机构及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轴心为一穿孔,所述底座的两侧相对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延伸端分别为向内弯折的所述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初始状态下,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分离,二者之间形成间隔;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勾部与所述第二勾部抵接,所述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的内角和穿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勾部、第二勾部和底座三者围合成封锁区。本发明设置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从两面来分别对针管进行双重封锁,在第二勾部失效后,第一勾部仍然可以对针管进行封锁,来保证针管退针后不会外露,达到安全使用留置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注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针刺机构及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属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疼痛,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现有的静脉留置针在使用后退针,针头被患者的血液所污染,医护人员在拔离或清理丢弃留置针时,容易被针头所刺伤而容易感染疾病,同时废弃的针头裸露在环境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现有的静脉留置针一般会给针头设置一个防针刺装置,一般防针刺装置会设置弹片或活动体来阻挡针管,使其不能再次穿出。但是防针刺装置不是封闭结构,使用完毕的针管内会残存有药液和患者的血液,医护人员在拿取留置针时,针内液体会流出,造成二次污染;并且使用完毕的留置针会有较大一部分针管暴露在外,由于针管极细,易被折断,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1481960U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针尖屏蔽组件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针尖屏蔽组件中的弹性钢片弹起挡片挡住针管,使针管不能再次穿出,从而防止针刺伤害医护人员。但是,该弹性钢片容易丧失弹性,一旦挡片不能被弹起,就不能达到阻挡针管再次穿出的效果,丧失了防止针刺伤害的功能,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一种能保证退针后针头不外露的留置针是目前急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针刺机构及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防针刺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轴心为一穿孔,所述底座的两侧相对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延伸端分别为向内弯折的所述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初始状态下,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分离,二者之间形成间隔;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勾部与所述第二勾部抵接,所述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的内角和穿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勾部、第二勾部和底座三者围合成封锁区。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夹片,且所述第二勾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夹片的内侧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片由所述第一勾部和第一夹臂构成,所述第二夹片由所述第二勾部和第二夹臂构成,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具有向所述底座的中心法线靠近的弹力,以驱动所述第一勾部和第二勾部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勾部和第一夹臂之间通过第一弯折部衔接,所述第二勾部和第二夹臂之间通过第二弯折部衔接,所述第一弯折部和顶端第二弯折部均向外弯折。
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相对所述底座的中心法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勾部和所述第二勾部的宽度一致,且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勾部、第二勾部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臂上具有一卡勾,所述卡勾由所述第一夹臂的部分弯折形成,所述卡勾的勾部与所述底座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61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