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式微流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6703.X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1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黄雅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柯迪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B01L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微流控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式微流控装置,包括油相注射机构、水相注射机构、微流控芯片、紫外光固机构和自动化连续生产机构。微流控芯片内部具有水相通道和油相通道,水相通道的出水端插入油相通道中,水相通道和油相通道汇合后形成混合相通道。油相注射机构连接于油相通道的进油口;水相注射机构连接于水相通道的进水口;混合相通道的出口连通于紫外光固机构;紫外光固机构的出口连接至产品输出通路,输出的产品装载于器具中;自动化连续生产机构能自动移出含有产品的器具,并自动补充入新的器具。该多模式微流控装置实现装置集成一体化,安装的自动化连续生产机构能实现大批量自动生产,使用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微流控设备。
背景技术
微流控是在微尺度的通道内利用流动剪切力与表面张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连续流体切割或协同运动的一种微纳米技术,其操纵的微小流体能够达到纳升级别。微流控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技术,在制备多相乳液和微胶囊上具有很好的技术优势,能够广泛运用于生物监测、化学合成、生物材料包裹和材料制备等诸多领域。
微流控技术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等特征,被认为在聚合物微乳液和材料包覆等方面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对于微流控装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流控芯片结构设计方面,而对于微流控装置的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公告号为CN207680583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聚合物乳液的微流控制备装置,包括控制器、载物台、油相注射装置、水相注射装置和微流控芯片,但是该微流控制备装置结构简单,组件分离,没有实现微流控装置一体化和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公开号为CN110743634A的专利申请发明了一种一体化微流控设备,其包括:微流控芯片,油相注射装置,水相注射装置等,该设备实现了微流控组件一体化,但是仍然存在聚合物微球制备方法单一,聚合物微球收集困难和批量生产量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没有实现微流控装置一体化和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问题,能够提供一种全自动数字化、使用快捷、制备微球尺寸均匀的多模式微流控装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模式微流控装置。所述多模式微流控装置包括:油相注射机构、水相注射机构、微流控芯片、紫外光固机构和自动化连续生产机构。
所述微流控芯片内部具有水相通道和油相通道,所述水相通道的出水端插入所述油相通道中,水相通道和油相通道汇合后形成混合相通道;所述油相注射机构连接于所述油相通道的进油口;所述水相注射机构连接于所述水相通道的进水口;所述混合相通道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紫外光固机构;所述紫外光固机构的出口连接至产品输出通路,输出的产品装载于器具中;所述自动化连续生产机构能自动移出含有产品的器具,并自动补充入新的器具。
本发明的多模式微流控装置集成了油相注射机构、水相注射机构、微流控芯片、紫外光固机构和自动化连续生产机构,所述自动化连续生产机构能实现大批量自动生产,使用便捷。
作为本发明的多模式微流控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相注射机构包括油相注射器、油相管、控制油相注射器的活塞芯杆移动的油相定位块、油相补充管和油相容器;所述油相注射器用于装载油相,油相注射器的输出端连接一个油相三通阀的一端;该油相三通阀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油相补充管,所述油相补充管连接于所述油相容器,带有油相自动补充功能;该油相三通阀的第三端连通所述油相管,所述油相管连通于所述油相通道的进油口。
作为本发明的多模式微流控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水相注射机构,其包括水相注射器、水相管和水相定位块;所述水相定位块能够驱动水相注射器的活塞芯杆移动;所述水相注射器用于装载水相目标液,水相注射器的输出端连接一个水相三通阀的一端,水相三通阀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水相管,水相管连通于所述水相通道的进水口。
作为本发明的多模式微流控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相注射机构还包括水相搅拌器,所述水相注射器内部含有磁力搅拌子,所述水相搅拌器能够驱动所述磁力搅拌子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柯迪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柯迪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67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镉污染土壤的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管道清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