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熔喷滤芯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7396.7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0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沈卫国;王雄毅;万洪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称道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B01D39/16;B01D39/20;D01F6/46;D01F1/10;B01D46/10;B01D4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汤俊明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熔喷滤芯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熔喷滤芯,其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PP树脂90~95份、驻极母粒1~5份、抗菌剂1~5份、相容剂1~5份、分散剂1~3份。其中驻极母粒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均聚聚丙烯树脂70~80份;电气石粉1~3份;纳米二氧化硅1~3份;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5~10份;二苄叉山梨醇5~10份;芥酸酰胺5~10份。制备的多功能熔喷滤芯具有优异的过滤效率和抗菌防霉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熔喷滤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熔喷滤芯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熔喷非织造布是直接拉丝得到极细纤维,靠自身熔合和缠结形成三维曲径结构的一种制造方法,与传统织造方法梳理成网的非织造物相比,它具有更大的比表面,更高的孔隙率和更细小的孔径,其优良的过滤性优于普通过滤材料。目前,熔喷非织造布已能设计成多种滤布、筒状滤芯、滤袋等形式的滤材,用于过滤工业。
但目前各种形式的滤材其功能仅为过滤,这常常满足不了使用的要求,特别是净水系统的滤芯。由于过滤介质和滤材本身材质原因,这些滤件极易被污染,滋生细菌和藻类。除此之外,传统的过滤材料对亚微米微粒的过滤效果十分有限,如果在过滤过程中增强材料与颗粒物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通过捕获带电粒子或诱导中性微粒产生极性再将其捕获,这样在增强过滤效率的同时,呼吸阻力却并未上升。因此,驻极熔喷滤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熔喷滤芯,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PP树脂90~95份、驻极母粒1~5份、抗菌剂1~5份、相容剂1~5份、分散剂1~3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P树脂为茂金属PP树脂,熔融指数为1700~1900g/10min。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驻极母粒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均聚聚丙烯树脂70~80份;电气石粉1~3份;纳米二氧化硅1~3份;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5~10份;二苄叉山梨醇5~10份;芥酸酰胺5~10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比表面积大于180m2/g。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菌剂包括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甲壳素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二氧化钛为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平均粒径1~10n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相容剂为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POE、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熔融指数为70~120g/10min。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聚乙烯蜡或液体石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熔喷滤芯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驻极母粒,按配方量将均聚聚丙烯树脂、电气石粉、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二苄叉山梨醇、芥酸酰胺用混合机混合均匀,然后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共混挤出并造粒,制得驻极母粒;
S2、制备熔喷料,将配方量的PP树脂放入混料机中,搅拌1~5分钟,再加入配方量的静电驻剂、抗菌剂、相容剂与分散剂混合并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造粒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得到熔喷料;
S3、制备多功能熔喷滤芯,将S2制备的熔喷料使用螺杆挤压机切片,再经过输送段挤压并熔融;通过杂质过滤,纺丝泵计量,在200-315℃制得高温熔体,并通过模头喷丝成纤维丝,且将制得的纤维丝纺丝成纤网;将纤网高压驻极,然后卷绕成管状,经过分段切断,得到所述多功能熔喷滤芯。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称道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称道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73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