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桁梁墩顶转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7428.3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4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升桥;彭岚平;高静青;李艳明;杨永明;高策;金正凯;李先婷;崔琛;尹国伟;杜京涛;张毅;杨方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8 | 分类号: | E01D21/08;E01D6/00;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桁梁墩顶 转体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桁梁墩顶转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钢桁梁中心线处,设置球铰组件;在所述球铰组件的上部设置钢箱梁;在所述钢箱梁内填充混凝土;在所述钢箱梁的上部设置空间斜撑杆,将所述空间斜撑杆与所述钢桁梁的主桁节点相连,将所述钢桁梁支撑于所述空间斜撑杆的上部;以所述球铰组件的中心线作为转体中心线,进行钢桁梁墩顶转体。本发明显著减小了转体重量,降低了球铰和转体结构的施工难度与运输成本;显著降低了梁体重心与球铰的距离,使转体更平稳,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转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桁梁墩顶转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转体法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筑或拼接)成形后,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墩顶转体即将球铰设于墩顶和梁底之间的转体施工方法,墩顶转体具有转体重量轻、可在河道内施工等多种优点。
现有桥梁施工中,墩顶转体技术一般仅适用于混凝土梁部结构,转体球铰设置在墩顶横梁底部,撑脚、上转盘及牵引索均固定在梁底,即需要梁底有面积较大的连续的传力承力构造,因此目前这一技术尚未应用于主要靠分散的节点受力的钢桁梁桥。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桁梁墩顶转体方法及装置。
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桁梁墩顶转体方法,包括:
在钢桁梁中心线处,设置球铰组件;
在所述球铰组件的上部设置钢箱梁,在所述钢箱梁内填充混凝土;
在所述钢箱梁的上部设置空间斜撑杆,将所述空间斜撑杆与所述钢桁梁的主桁节点相连,将所述钢桁梁支撑于所述空间斜撑杆的上部;
以所述球铰组件的中心线作为转体中心线,进行钢桁梁墩顶转体。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桁梁墩顶转体装置,包括:
球铰组件,所述球铰组件设置在钢桁梁中心线处,所述球铰组件的中心线作为钢桁梁墩顶转体的转体中心线;
钢箱梁,所述钢箱梁设置在所述球铰组件的上部,所述钢箱梁内部填充有混凝土;
空间斜撑杆,所述空间斜撑杆设置在所述钢箱梁的上部,并与所述钢桁梁的主桁节点相连以支撑所述钢桁梁。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显著减小转体重量,降低球铰和转体结构的施工难度与运输成本;显著降低梁体重心与球铰的距离,转体更平稳,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的钢桁梁墩顶转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说明书一些实施例的钢桁梁墩顶转体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球铰组件;2、钢箱梁;3、空间斜撑杆;4、第一撑脚;5、第二撑脚;6、第一滑道;7、第二滑道;8、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74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