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秋季繁育虾苗的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7460.1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3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顾泽茂;刘永鑫;胡骞;李丹;翟艳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G20/00;A01G22/00;A01G33/00;A01K63/04;A01K61/2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丁倩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秋季 繁育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秋季繁育虾苗的方法和应用,包括稻田选择与改造、水草栽培与养护、亲本虾的选择与培育、水位与水质管理、幼虾培育共5个步骤。本发明针对现有的小龙虾幼苗繁育主要在春季,而秋季苗种繁育存在出苗晚、成活率低问题,限制了小龙虾早春上市的技术问题,根据秋季繁育的特殊性,对繁育过程中的水草选择与种植、亲本选择与培育、水位水质调控以及幼虾投食等多个关键技术上进行摸索创新,从而显著提高了秋季繁育的虾苗的产量、规格和品质,且繁育方法简单易行,生态高效,相比于春季育苗周期更短且成活率高,弥补了秋季虾苗空缺和冬季供虾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龙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秋季繁育虾苗的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蝲蛄科、原螯虾属,头部和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肉质鲜美,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滋补食品,是我国重要淡水经济甲壳养殖品种。常规情况下,小龙虾虾苗是在早春孵化出来,3-4月生长成大规格苗种,因此成虾上市周期主要集中在5-9月,而1-4月成虾上市极少,难以满足消费需求,价位较高。为使小龙虾能够在早春提前上市,虾苗需要在秋季繁育出来。但目前为止,小龙虾苗种繁育主要在春季,秋季苗种繁育存在出苗晚、成活率低等技术难题,限制了小龙虾早春上市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秋季进行大规格、高品质虾苗的繁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秋季繁育虾苗的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主要从稻田选择与改造、水草选择与种植、亲本选择与培育、水位水质调控、幼虾投食等关键技术上进行创新,发明了一套适合秋季进行虾苗繁育的方法,可提高虾苗成活率、提升虾苗规格与品质,为小龙虾全年上市奠定了基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秋季繁育虾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稻田选择与改造:选择稻田并在稻田的四周开挖回型环沟;
步骤2、水草栽种与养护:于5月中旬栽种水草,在回形环沟四周栽种水花生,稻田台面栽种伊乐藻,在水草栽种3-4天后施加水草专用肥,促进水草生根和生长;其中水花生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并且叶片大而厚,具有遮阴作用,可在高温天气时降低水体温度,以利于小龙虾生长,但由于其生长迅速,难以控制,因此不适宜种植于稻田台面上,否则会影响水体的溶氧量。伊乐藻具有净化水体、改善水质、提高水体溶氧的作用,并且是良好的小龙虾饵料,因此适宜种植在稻田台面上。
步骤3、亲本虾的选择与培育:于6月初选择规格25-40g的健康虾作为亲本虾,每亩稻田中投放20-30斤且雌雄比为2:1的亲本虾,并在投放后次日开始投喂小龙虾专用饲料,投喂量为小龙虾体重的3%-4%;通过对亲本虾的规格进行选取,以获得优良的虾苗,同时调节亲本虾的投放量和雌雄比,在避免亲本虾过密影响生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高虾苗的产出量。
步骤4、水位与水质管理:于6月初维持田间水位70-80cm,并调控水质使溶氧量为3mg/L以上,6月中下旬降低田间水位至10cm,并于7月中上旬加注新水,使田间水位恢复至70-80cm;其中6月中下旬降低水位主要是为了促进亲本虾打洞交配,缩短小龙虾的交配时间,而在7月中上旬,小龙虾交配结束后提高水位以促进抱卵亲本虾出洞孵化,使虾苗的生长速度保持一致。
步骤5、幼虾培育:8月初虾苗离开母体后,投放生物有机肥5-8斤/亩,并于10-15天追施一次生物有机肥,追施量为2-3斤/亩,并于虾苗离开母体5-7天后开始投喂小龙虾苗期专用饲料,促使虾苗生长。虾苗刚离开母体时,主要通过投放生物有机肥培育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幼虾提供开口饵料,并于5-7天后开始补充饲料,以充分满足幼苗对食物的需求,避免苗种之间互相残杀,进而提高了虾苗产量。其中生物有机肥的施肥量对于虾苗生长至关重要,其投放量过低不利于虾苗的生长,而投放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影响虾苗的成活率,本发明通过对施肥量进行调控,可最大程度保证虾苗的品质和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74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和构型编码的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
- 下一篇:混合云资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