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燃料电池堆气体泄漏柔性监测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038371.9 申请日: 2021-01-12
公开(公告)号: CN112820911B 公开(公告)日: 2021-11-23
发明(设计)人: 张东光;钟雅琪;张杰;王鑫鑫;杨罡 申请(专利权)人: 太原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H01M8/04664 分类号: H01M8/04664;G01M3/16
代理公司: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代理人: 王云峰
地址: 030024 ***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燃料电池 气体 泄漏 柔性 监测 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氢燃料电池堆气体泄漏柔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单元、上位机、报警器;

所述监测单元包括柔性电容式传感器、柔性绝缘壳体(2)、两根导线(3)、电容数据采集模块(4);

所述柔性电容式传感器包括柔性上极板(101)、柔性下极板(102)、柔性衬底(103)、若干个头部朝上的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柔性上极板(101)和柔性下极板(102)平行正对;柔性衬底(103)的下表面紧贴柔性下极板(102)的上表面;各个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呈正方形阵列排布于柔性衬底(103)的上表面,且各个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的头部均紧贴柔性上极板(101)的下表面;

柔性绝缘壳体(2)紧密包裹于柔性电容式传感器外侧;

两根导线(3)均密封贯穿柔性绝缘壳体(2);

柔性上极板(101)和柔性下极板(102)分别通过两根导线(3)与电容数据采集模块(4)电连接;

电容数据采集模块(4)与上位机电连接;

上位机与报警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堆气体泄漏柔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贴附于氢燃料电池堆的单体电池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堆气体泄漏柔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上极板(101)呈正方形,其边长为10~30mm,厚度为100~200μm,其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下表面设有厚度为100nm的金层;所述柔性下极板(102)呈正方形,其边长为10~30mm,厚度为100~200μm,其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上表面设有厚度为100nm的金层;所述柔性衬底(103)呈正方形,其边长为10~30mm,厚度为300μm,其采用复合材料制成,该复合材料由Ecoflex 00-30和镓铟锡液态金属混合而成;所述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的长轴与短轴之比R范围为1.3≤R≤1.4,其采用复合材料制成,该复合材料由Ecoflex 00-30和镓铟锡液态金属混合而成;所述柔性绝缘壳体(2)呈箱形,其采用丁腈橡胶或氟橡胶或聚偏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制成;所述镓铟锡液态金属是一种无毒液态金属,其由如下组分及质量百分比组成:68.5%的镓、21.5%的铟、10%的锡;所述正方形阵列的行数和列数均为5~9个;相邻两个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的间距为0.5mm或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堆气体泄漏柔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绝缘壳体(2)的外表面电镀有绝缘氧化层(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堆气体泄漏柔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数据采集模块(4)包括AD7746电容数字转换器、STM32F103C8T6微控制器;柔性上极板(101)和柔性下极板(102)分别通过两根导线(3)与AD7746电容数字转换器电连接;AD7746电容数字转换器与STM32F103C8T6微控制器电连接;STM32F103C8T6微控制器与上位机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堆气体泄漏柔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的长轴与短轴之比R表示为:

L=2a;

D=2b;

式中:L表示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的长轴;D表示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的短轴;a表示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的高度,0.5mm≤a≤3mm;b表示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的最大半径,单位为mm;

所述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的截面外轮廓曲线表示为:

截面外轮廓曲线以z轴为中心轴旋转360°形成封闭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堆气体泄漏柔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中,镓铟锡液态金属的体积分数为1%~40%;所述复合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εmix范围为2.46≤εmix≤12.39。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堆气体泄漏柔性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103)和各个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的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烘箱预热至80℃;

步骤二:由激光打标机以150mm/s的速度在预制的铜模板上加工形成多个半椭球形模腔,各个半椭球形模腔呈正方形阵列排布;

步骤三:依次采用1000目砂纸、3000目砂纸对铜模板进行打磨;

步骤四:依次将铜模板置于1mol/L的稀盐酸、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清洗,每次清洗时间均为5min;然后,将铜模板置于鼓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80℃,干燥时间为5min;

步骤五:将Ecoflex 00-30组分A与Ecoflex 00-30组分B按质量比1:1混合并搅拌均匀;所述Ecoflex 00-30组分A为铂催化硅橡胶基体;所述Ecoflex 00-30组分B为铂催化硅橡胶固化剂;

步骤六:将镓铟锡液态金属按体积分数1%~40%与Ecoflex 00-30进行混合,并加入少量无水乙醇以破坏镓铟锡液态金属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用玻璃棒手动搅拌2~3min,而后由真空搅拌机以900rpm~2000rpm~1000rpm的速度搅拌10~15min,使得镓铟锡液态金属的液滴直径为70~80μm,由此制得复合材料;

步骤七:采用玻璃棒蘸取复合材料,并将复合材料滴入铜模板上的各个半椭球形模腔内,然后采用0.8mm针头将各个半椭球形模腔内形成的气泡戳破,而后将铜模板置于真空机中进行抽真空,抽真空时间为10min,由此制得多个呈液态的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

步骤八:由匀胶机以370rpm的速度在铜模板上旋涂复合材料,由此制得呈液态的柔性衬底(103);然后,将铜模板置于烘箱中进行固化,固化温度为85℃,固化时间为8h,由此制得多个呈固态的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和呈固态的柔性衬底(103);最后,将各个呈固态的柔性半椭球介电体(104)和呈固态的柔性衬底(103)进行剥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837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